自主招生改革要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路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05-04 16:14:33

4月26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总结了2015年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中国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望了2016年中国教育发展形势,并正式发布了2016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

报告显示,2015年可视为考试招生制度的“深改元年”。作为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出现了一系列有别于以往的重大变化,成为今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基本参照系和基础。需要深入理解高校自主招生的新政与趋势,助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教育蓝皮书》指出,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作为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最核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育部再次明确了高校自主招生的定位,即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高校不得在高考前举行任何形式的测试,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明确规定“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意味着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自主招生,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现阶段不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比例;考核由试点高校单独组织,不得采用联考方式。除此之外,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依据教育系统综合改革的要求,分别推出了“博雅人才培养计划”、“领军人才选拔招生”等以综合评价为特点的特殊自主招生类型,也是2015年的一个重要变化。

教育蓝皮书》认为,对于考试在大学招生中的定位和作用还应当持肯定态度。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的关系应当如何界定?性质、内容和形式如何区别?由于缺乏对考试和招生的深入研究,只是凭借感觉和经验开展工作,大学招生机构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是不清晰的,再加上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自然会被社会上看成是“小高考”。至于“掐尖”,由于自主招生高考之前进行,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又享有一定程度的降分优惠,没有任何学生会放弃这一机会,由此形成提前“割韭菜”的现象,难免被认为是“掐尖”,从而弱化了自主招生的意义。

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是“竞赛”,几乎成为学生报名的一道“硬槛”。这主要是因为,教育部明确规定严格控制高校自主招生规模,要求高校的头一道选人必须精准。但大学招生机构一方面缺乏通过阅读学生申请材料进行选拔的经验,另一方面,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又对学生申请材料的诚信度缺乏信心,在没有更具说服力的“硬通货”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奥赛成绩等相对靠谱的办法。社会要理解这一改革,要给高校空间,让其探索怎么去行使、用好招生自主权。

自主招生改革就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过渡,通过在一定时间内的小范围试点,最终目标是让大学招生机构学会招生—不仅仅通过考试成绩,而是要通过一整套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全方位的整体性评价。

2016年自主招生简章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