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体制一边是现实,中小学课后教育该何去何从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09-02 08:38:32

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易中天老师如是说。这里的“领域”,指的是中国的学校教育

上学,是绝大多数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可是,回头仔细想想,绝大多数人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要上学。年龄到了?法律规定?记忆里最深的,估计是家人的那句:“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然后怀着一颗“出息”的心,走进了学校。

然而现阶段的教育体制,活生生让“出息”跟考试的分数画上了等号。分数高,在老师和家长心里就是有“出息”。

于是,在这种以分数为目的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天性被打压。

这里的天性,指的是玩。

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从玩开始。生活中,总会见到小孩主动模仿大人做某些事情,会主动与大人争着做某些事情。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什么,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行为不带有目的性,更多的只是好奇、有趣、尝试,整个过程都是在玩。到最后,他们的成功或者失败,无形中让他们学到了新的内容,了解到做某些事情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大人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要正确地引导,避免他们做不该做的事。

教育本应如此,回归天性。

但实际上,当孩子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开始。天性就一点点被打压。在学校玩,会被老师说影响学习的精力。回到家玩,会被家长说还不去做作业。哪怕作业做完了,还会催着复习、预习、完成课外功课等等。好不容易到周末,各种补习班又扑面而来。于是,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一直被做题牵着走,学生则变成了上课、解题的机器。

久而久之,学习压力被放大,却又得不到释放,行为逐渐被改变。

学生会出现诸如:沉默寡言、不愿交流、上课分神、厌学、逃课、不回家等状况。他们觉得,只要远离一切跟学习有关的地方,不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就会觉得快乐和轻松。

难道学生真的不喜欢上课?真的故意不回家?真的不愿沟通交流?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为什么体育课会相对受欢迎?为什么有些老师非常受欢迎?为什么有些老师的课学生们非常爱听?为什么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有很多话说,回到家后却会沉默寡言?

体育课无形中充当了一个“玩”的平台,使学生逃离了枯燥、沉闷的课堂,能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相应的运动,而且自由活动的时间长,使学生的压力得到释放,活力得到展现。

受欢迎的老师,他们的教学内容并不拘泥于课本,教学的形式并不是单纯的“讲”,往往会通过更多的课外知识来诠释课本知识,轻松、幽默,同时有较强互动性,寓教于玩、乐,一改传统课堂的沉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他们又能和学生起到很好的交流互动作用,了解他们的内心状况,解决遇到的困难,缓解他们的压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回到家,孩子更需要一个释放压力的环境和对象。而作为父母,在家里复制出一个类似课堂的环境,孩子自然不愿意与你们沟通交流,自然会抵触学习。但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当和孩子一起出去游玩,孩子的思维和心扉便会打开,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也是焕然一新。

我们暂时改变不了现行体制,但能协同合作——让天性回归,让压力释放。

作为家长,在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应当将“玩”还给他们,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与他人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和个性,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释放学习压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为学校,可以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设立不同的兴趣课程,创办心理咨询、交流空间,让学生的紧张精神得到舒缓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不同的课外知识。

作为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搭建平台,让学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快速找到适合自己交流的对象,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拓展兴趣和爱好。平时难以跟父母、老师说的话,也能通过平台来表达。课后帮作为众多平台中的一个,定位于10-16岁的中小学生,希望学生能通过“玩”找回天性,释放压力,从而推动他们更好的去学习。同时家长、老师机制的引入,也能使他们能与孩子更好的交流、互动,同时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汉寿中小学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