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西方社会对户外教育特别重视,美国童子军最常见的训练活动就是野 营,孩子们在树林、山谷、小溪中学习野外生存技能,锻炼体魄和精神。野营也是家长在行动中身教的好机会,带孩子回归大自然吧,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科技的束缚,舒展身心,认识世界,找到真正的自己。
有一次,我跟加拿大的一位妈妈在微信里聊天。她问我怎么度周末,我说,全家一起去野营。她听了,有些甜蜜而无奈地回复说,“我们几乎每个周末都去野营,我都怕野营了!”
我们家很热爱野营,缘由我在广州时的一位多年挚友。他们家酷爱户外运动,基本上一有空闲,就去登山、踏海、野营。还专门挑选无名之山,无名之海。他们不仅自己爱,还带动朋友们一起加入,甚至自己买了帐篷等装备送给朋友。终于,我们家也开始了自己的户外生活。
来到北京,参加了自然之友的活动后,更是找到了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个月,我们都在大自然相聚一次。每到适合的季节,我们就背上帐篷,到野外去野营。
野营让孩子真正认识世界
现在的孩子,说幸福很幸福,有卫星电视,有IpAD,有电梯,有课外书,有汽车;但是,说可怜也可怜,没有院子,没有小溪,没有树林,没有猫狗。现在孩子们的世界,说来很大,小小年纪就到处旅行,见识匪浅。但同时也很小,到处都是人工景观,到哪里都是规划地妥妥当当。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真正地了解这个世界吗?
这个世界的组成,除了城市,还有大自然;除了教室,还有田野;除了玩具,还有树木;除了动画片,还有小松鼠;除了游乐城,还有无名野山……
怎样让孩子不在各种人工环境中禁锢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呢?自然,不是去公园里玩碰碰车,不是去商场的游乐场玩塑胶城堡,更不是在家里读科普图书。
只有走出去,去到真正的大自然里,在自然的环境中,有类似生活的体验,这样,才能打开眼睛,敞开心扉,认识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野营是传承家庭精神的课堂
野营,自然是全家一起去。
爸爸、妈妈和孩子,每个人都要参与地点的选择,线路的规划,装备的准备,帐篷的安装,安全的防护。这已经近乎是一次家族迁徙的小型演练了。
旅行,是最容易考验一对恋人是否默契合拍的方式;野营,则是最容易考验一个家庭是否和谐融洽的方式。
当决定要去野营的时候,并不只是快乐与兴奋,伴随而来的,还有责任和考验。每一次的野营,都是家庭的每个成员,再一次地深入沟通、了解、信任,表达互相爱意的体验。
爸爸和孩子一起撑起帐篷,妈妈细心地铺好防潮垫和睡袋,全家一起躺在星空下讲故事,迎着朝霞和清晨的露水看日出。这个过程中,是最好的家庭课堂。
因为,野营是一次实践,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组成的。孩子最容易在一起行动的过程中,来感受父母想要传达的东西。这种表率和互动的价值,是任何说教与强调都无法比拟的。
野营锻炼体魄和精神
很多家长都应该有一种体会,就是每次带孩子去旅行,回来后就会发现孩子好像突然长大了很多。
这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就是环境使然。当外部的环境变化了,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会随之而变化。当父母发现,孩子在短时间内学到了那么多的技能的时候,自然会觉得孩子突然“长大了”。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有两种可悲的地方。一是没有野蛮的体魄,二是没有文明的精神。
所谓野蛮,就不是在训练馆里、操场上、塑胶跑道上,而是在大自然里,泥手泥腿地锻炼自己。所谓文明,也不是考试100分,不是会弹钢琴,不是跳舞过多少级,不是读过多少书,而是从生活的每一个过程中,自己去实践,去体会,去思考。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去野营。每个家庭,都应该带着孩子,每年找时间多一些去野营。
野营让孩子找到真正的自己
有一次,我和一个英国华人家庭交流。我很好奇地问身为剑桥医学院教授的爸爸,“你们的孩子,课余和假期的时间,都用来干什么?”爸爸对正在给我们拍照的女儿说,“你来自己说说吧。”
那个十几岁的阳光女孩儿,说她刚刚从夏令营回来。那个夏令营是设在丛林里的,每个孩子都要参与在那里的生活,并学习各种感兴趣的课程。我问她,有哪些野外生活的技能?她说,基本上可以独自在野外生活一个月没有任何问题。我真的有些想象不到,这个时尚可爱的小女孩,给我讲绳索、负重、帐篷、攀岩、净化水源…… 每项都头头是道。
我问她,未来想做什么?她说,会像她所敬佩的父亲一样从医。但是,现在她的兴趣是摄影和设计。我看了她给我展示的网页,对她极具个性和想象力的作品惊叹不已。
这才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却对自己的生活、兴趣,以及未来的志向,那么坚定和从容。
如果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心灵归属的瓦尔登湖。那么,对于孩子,野营无疑是让他更快更好地认清自己、找到归属的途径。
在山谷,在海边,我见到野营的孩子们,是那么地活跃、勇敢、大气、好知。在城市里不爱吃饭的现在狼吞虎咽,不爱学习的现在追着问问题,腼腆害羞的现在可以在广场上独舞……我真的觉得,那个时刻的孩子,才是他真实的样子。
本文系转载,图片来自Kelsey Garrity Riley。
汉寿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