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德国华人妈妈的家庭教育感悟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07-17 08:05:43

一位生活在德国的华人妈妈在我这里咨询。她说:

维尼老师,你好,和您沟通了之后我的家庭状况有很大的改变,没和您沟通之前每天家里都是恶性循环,每天因为孩子说话不尊重的问题纠结,我接儿子放学然后挑儿子的毛病吵他,等他爸爸下班回来我再告诉爸爸,爸爸再一次批评他吵他。我自己也因此陷入抑郁,胃部不适这样的状况。每天都是这样生活得很痛苦,家庭氛围非常不好。和您沟通了之后我将说话不尊重的问题放下了,因为您说这根本不是个事儿,他小孩子心里可能根本没有不尊重我的意识,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开始变得轻松了。

当我发现他有做得不好的行为我会立刻想:坏事变好事。这一句话就让我的心静下来有时间去想自己应该怎么样将坏事变好事,我会从他不好的行为当中找出那么一点他做得好的然后表扬他, 然后再告诉他他不好的行为会引起怎样的后果:比如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或者令妈妈伤心,我用同理心引导,他竟然发完脾气后回想和我和好。

另外,我发现您说的面对孩子要求的三个原则很有效。比如孩子以前提出吃薯片或玩电脑的要求,我觉得不合理就会断然拒绝,孩子就会倔强发脾气。现在我面对他所有的要求都会先说好,再说不,跟孩子说:那好吧,再吃一片薯片,或者再玩两分钟。孩子会挺配合,遵守约定。而且孩子也不倔强了,就像您说的,我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就没必要倔强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有时会再次要求,比如吃了一片还想再吃一片,吃了一颗糖果还会再要。但是我不断先说好再说不,强调规则,讲信用,过了一两个星期他真的讲信用了。一袋糖果,他说吃一颗就真的不再吃了,打游戏,说停他也能较快地停下来。

以前我总盯着他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现在我去发现他的优点,去鼓励他做得好的方面,他现在真的越来越好了。

以前我觉得他不好的行为主要是倔强,现在当我不再倔强的时候,他也就不大倔强了,好像也没那么多缺点了。

以前我纠结于孩子没礼貌,您上次说他其实没什么大毛病,对妈妈说话有时没礼貌不算什么事儿,其实只是他的一种习惯,不代表不尊重我,是我放大了事情的影响,我一下子开悟了,不怎么去在意礼貌的事情了。有时我就张他可能是撒娇,所以看得比较淡了。有几次他说得比较过分,我只是眼睛盯着他,他一会儿也向我道歉了。您说的“很正常,没什么”很有效果。以前我会纠结他的事情,早上发生的事情晚上还不罢休,现在想想很多事情都很正常没什么,也就放下了。

当我不去纠正他的问题时,他也放松下来了,放学后会和我一起玩,比较“放肆”,晚上睡觉时会比较依赖我,或者抱一下,关系逐渐变好。

以前因为孩子的问题我的压力很大,我的胃痛,胀气。现在平静了,胃也没事了,身体也好多了。

作者介绍

维尼老师(胡春光),畅销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作者,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现居青岛。

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目前专注于家庭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案例。所著《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心理学功底深厚,接地气,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的欢迎,位列当当2014亲子家教类新书排行榜第一名,2015当当亲子家教好书榜第五名。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当当,淘宝,京东,亚马逊有售

长期咨询及学校等讲座邀请,请联系QQ:435445642 (加好友时请注明来意)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维尼

汉寿中小学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