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被指开销大超七成依靠家人供给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09-06 17:54:44

原标题:大学生求职被指开销大 超七成依靠家人供给

<a href=http://www.hsnewjordan.com/dx/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大学</a>生求职被指开销大 超七成依靠家人供给

11月初,林妮从兰州的学校到北京某家媒体实习,在离单位很远的地方租了一个小房间,她算了算,在比较节俭的情况下,每月吃、住等基本的生活费用大约需要2000元。

林妮今年大四,就读于兰州大学文学院。自从打定主意从事记者职业后,她在求职季后置办了一套500元左右的正装,也曾参加过两三次校园招聘,但她并不满意,“来我们学校招聘的媒体非常少”。

在华中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朱若霞的印象里,11月末是应届生收获offer最集中的时期,70%左右的毕业生已经“尘埃落定”。但同时,还有较少一部分人仍然徘徊于网申、笔试、实习的循环中,和林妮一样,为一份中意工作过关斩将的努力或许才刚刚开始。

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上涨,使得求职的压力随之增大,“求职消费”的提法已不陌生。对于“准职场人”而言,找工作什么方面的花费最多?如何看待求职中的金钱成本?又该如何降低求职开销呢?

交通费用成为“大头”开支

“随手记”理财社区今年5月曾发起有关毕业生求职消费的调查,其收集到的500份问卷显示,近九成毕业生的支出在3000元以下。而多达45.1%的人表明,求职季里交通和餐饮占了“大头”,其次分别为形象包装费、考试培训费、住宿费、其他费用及人情费。

今年年初,本科应届毕业生刘昊赶到北京参加一家媒体的笔试,然而不到几分钟他便被“请了出去”。原来,他此前并没有通过这家单位的简历筛选,但从网上过来人分享的“面经”里,他得知“罢笔”(未经同意自行参加笔试)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便决定试试看。

之后,他买了当日的高铁返回,加上来时的路费及住宿,这一趟花了近2000元。刘昊说,其实这已经是他为求职第3次来北京了,“我投简历的单位集中在‘北上广’三个地方,家乡和学校所在地媒体的发展并不算太好”。

同样在寻求一份媒体的工作,蒋珊则轻松很多。曾在北京某知名高校新闻学院就读的她,对于求职期的印象是“不断修改的简历”“一次又一次的网申”和“每一封求职信的头脑风暴”。集中的“脑力活动”之外,似乎并没有为了面试单位的地域问题而发愁过。因为身在北京,参加考试相对方便,时间充裕的话还会同步进行实习。

“在求职成本中,交通费占的比例比较大。”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王建鹏指出,刘昊的说法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各个学校的就业实际上都是区域性的就业。对于期望跨越城市找工作的同学来说,校园招聘难以完全覆盖。

朱若霞进一步指出,在华中科技大学,来校招聘的多是企业,而多数单位的需求又是针对工科学生的。2014年,面向本科毕业生的企业招聘为1681家,占所有来校单位总数的71.59%。

而同时,“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据了该校校园招聘行业榜的前3名,3个行业相加的招聘数量已经达到所有赴该校招聘单位行业中的一半。“校园招聘基本能够满足毕业生要求,但相比之下,面向文科、理科和专业对口较模糊的学生校招较少,对于想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工作的学生,网络申请的情况可能更多。”朱若霞说。

以林妮、刘昊和蒋珊期望的媒体职业为例,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到,媒体普遍采取“网申”的形式与学生建立联系。但在更进一步的交流环节,这些单位所在地或大城市“好学校”的学生更有优势。2015年,中央电视台校园招聘日在北京三所高校和上海、武汉两所高校举行;南方传媒集团也将交流会场地安排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及南京。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域的学生没有需求,大街网上央视2015年的招聘分析显示,共有12851名应届毕业生参与投递简历。而在可区分学校的人数统计上,北京地区的高校和外地高校的比重近1∶1。

花点钱没关系?

“求职消费”也得到了英才网联的关注。据其调查显示,除了2%和9%的受访者求职支出来自借贷和其他方式,毕业生中仅有17%的人会花费自己的奖学金或兼职所得收入,而其余72%,皆依靠家人供给。

应届毕业生多是“无薪族”,其求职时又持何种消费态度呢?

朱若霞接触过的几个学生,在投递简历时曾“广泛撒网”,也陆续收到一些外地单位的回音。在她的印象里,基本没有经过太多的纠结,这几个学生后来都没有去,原因是觉得本地的招聘就能满足需求,多花费金钱没有太大的必要。

目前已和一家地产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的2016届毕业生常江,是通过校园招聘找到这份工作的。对于他来说,求职“没有花太多钱”,没有另外支出交通费,参加招聘会时的正装,他也是“找同学借的”。

相比金钱投入,常江更侧重于付出时间成本,去反复打磨、生成多个适应各招聘单位的简历。“这些都很花时间和精力的”,常江表示,尽管参加的是校园招聘,面对不同的单位多场考试,一遍遍从零开始的简历填写,轮轮相接的笔试、面试,在上面花费的心思与时间远远要超过金钱。

但同时也有部分人和刘昊一样,为了争取更多的可能性,“花点钱没关系”。

今年春节刚过,罗菲便打包行李,匆匆赴邻市开始了封闭式的省考培训。因为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自大三以来,她考公务员(课程)的想法就开始萌芽。“报班学习是家人一起商量的决定”,罗菲说,对于考试准备没有太多头绪,“集中性的培训效率会更高,家人全力支持”。

随后,笔试上榜,已返回学校的她又专程坐飞机赶来面试,因为零点几分的差距,她最终与公务员失之交臂。罗菲说,她没有仔细算过这几个月的花费,但初步估计至少也“破万”了。

“虽然很遗憾,但我认为花费还是很值得的。”她说,这次经历整体提升了她的应试水平,通过准备和考试,她的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更加成熟。“求职的支出值得与否不能完全用结果来衡量,用心投入会看到很多隐性的收获。”

求职消费带动求职经济

已经毕业近5个月的白雪,最近做的与求职最相关的事,便是向学弟学妹推荐学校附近的一家照相馆。在她看来,找工作虽然不是“面子包装”“形象工程”决定一切,但在消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呈现出最佳的精神面貌是一种礼貌。

去年,她花150多元拍摄了自己的求职证件照,与传统照相馆的“简单粗暴”不同,这家店现场帮助顾客搭配衣服,化妆细致,摄影师也会不厌其烦地尽量多拍,随后几台电脑同时修片,力求展现毕业生“最完美”的一面。在白雪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一张证件照。

求职消费投入的加大带动了“求职经济”:“最美”证件照、公务员考试培训班、求职中介等,面向毕业生的消费形式悄然增多。而这类花费,多集中于包装和突击之上,投入的多少也侧面体现了毕业生对于硬实力之外的一种寄望。

“可能是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导致求职成本也在上升,逼着学生要用更多的方式去作更多的选择,而每一个方向、每一个路径、每一个地域都会无形中给学生增加成本。”王建鹏表示。

朱若霞表示,她提倡一定的自我包装,但对于求职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具备与用人单位相匹配的能力。“越是偏技术的岗位,招聘中真本事越重要。而降低求职消费,一定要从增加自己的硬实力开始。”广东外语(课程)外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杨老师也有同样的看法,毕业生要降低短期的经济投入可以从长期学习丰富自己下手,“这样会有一个比较深的积淀”。

“现在的招聘,从网申、简历制作到面试,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王建鹏说,近年来,招聘单位的考核和面试方法越来越科学了,甚至很多企业都要求在面试录取之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如果有的学生是临时包装自己,很有可能转不了正。包装过度的话,也会造成企业对于某个学生的不信任,这对于学校的影响、对于企业招聘成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就不用再为找工作花费太多。”朱若霞的经验显示,学校里的应届生不乏一些“大牛”,他们在实习期、做项目过程中以及具体的设计类比赛上,便被单位“相中”并主动找上门来,“后期几乎是零成本”。

汉寿职场资讯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