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首位女教授陈衡哲:曾被评才子佳人兼在一身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05-09 13:39:45

陈衡哲是中国妇女界的骄傲:她是中国最早的官派女留学生之一,是执教北京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是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连续四次)的第一位中国女学者。杨绛在其回忆文章《怀念陈衡哲》中称陈衡哲是“才子佳人兼在一身”。

陈衡哲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13岁时随舅父庄思缄到广州读书自修。1911年,陈衡哲考入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校。1914年,清华大学在上海招收留美学生,陈衡哲成功考取,获得了出国学习深造的机会。在美国,陈衡哲先后就读于美国瓦沙女子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0年9月,陈衡哲学成回国。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任鸿隽举行婚礼。婚礼于9月16日举行,他们举办的是新式婚礼,仪式简单,不讲排场。婚礼上胡适戏赠对联一副:“无后为大,著书最佳。”

婚后,陈衡哲面临找工作的问题,这时胡适帮了她很大的忙。胡适先是找到蔡元培,蔡元培一听是才女作家陈衡哲,当场答应。接着胡适又找到史学系主任朱希祖,朱希祖也一口答应。胡适十分高兴,马上将消息告知陈衡哲。可是陈衡哲并没有胡适想象的那样高兴,她向胡适提出,她想教西洋史。胡适只好再去找朱希祖。朱希祖为难地说:“系里早就安排好了别的老师,不便中途辞退。”胡适当然知道朱希祖的为难,只好说:“陈女士是出洋回来的,教西洋史可以更适合一点。”最后,朱希祖说:“让她先教西洋近百年小史,或者教英文也行,由她挑选。可是要教西洋史,只好等到明年再商量。”胡适表示同意,于是朱希祖就给陈衡哲排好了课表。这样,陈衡哲便成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

除了北大,陈衡哲后来还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和国立四川大学,专教西洋史,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工作,撰有学术著作《西洋史》《文艺复兴史》《文艺复兴小史》等。

20世纪30年代后期,正当陈衡哲事业辉煌之际,她却毅然辞去教职,为的是从社会生活中抽身出来,做一位全职母亲,专心教育三个子女。据说,陈衡哲当年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与胡适的女儿素斐不幸染病夭折有很大关系。胡适为女儿取名“素斐”,是为了纪念他与陈衡哲之间的友谊,陈衡哲笔名“素斐”。素斐染病夭折后,陈衡哲与丈夫任鸿隽专程到胡适家安慰,并把自己的女儿书书过继给胡适做干女儿。那一刻,陈衡哲突然醒悟到:“母亲是文化的基础,精微的母职是无人代替的……当家庭职业和社会职业不能得兼时,则宁舍社会而专心于家庭可也。”事实证明,陈衡哲的选择是正确的。她的两女一子都很有出息:长女以都,颇有其母遗风,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任大学教授;次女以书毕业于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毕业后,回国照顾双亲,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儿子以安获美国地理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任大学教授。

1976年,陈衡哲因患肺炎逝世于上海广慈医院,享年86岁。史飞翔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