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初:"超级中学"的存在是追求政绩的体现(1)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09-20 09:32:11

光明网记者 李平沙

我们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创新高,但全国的教育经费问题真的解决了吗?北京十一学校原校长、北京建华实验学校校长李金初向来访的记者提出了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

据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全国小学段平均生均投入为6900元,其中北京生均经费最多为21000元。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小学阶段生均投入仅3913元,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56%,不到北京生均水平的1\5,初中、高中阶段的生均投入也基本呈现同样差异。

如此巨大的差距令这位老校长感慨万千,"我们总是过于简单的看问题,一定要好好算算除法。中国是人口大国。政府不能说投入已经够了,教育投入其实是个无底洞。还是要发动群众,人民的教育还得人民参与办。"

教育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的今天,民办教育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即使教育投入占GDp比例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还有哪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此,这位教育家校长有着独到的见解。

李金初:

北京建华实验学校校长李金初

【对话】

"一刀切"清理改制学校是政策倒退 致择校等众多难题

光明网教育:"名校办民校"现象引发一系列择校问题,不少人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叫停。您在著名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担任过校长,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李金初:这个问题恐怕应该做些具体分析。由公办学校单一举办或者是联合举办,无任何民间资源进入,不可能摆脱举办过程中占用财政资源(或由它生成的资源),因此有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的子学校的嫌疑。这种学校我是不太赞成的。不是真正的民办学校就不应该收费,收费就是非法的,非法的就应该取缔。

法律上规定,凡是用非财政经费举办的学校都是民办学校。如果是社会上的公民个人或集团来举办的教育机构都属于社会力量办学,都是民办学校。如果真的是民办学校,并且是按照法律法规办的,我觉得不应该叫停。

另外一类,有公办学校和有资金的"民"来合作举办的学校,即持有资金的公民个人或民营集团来投资,公办学校不动用国家人、财、物,只利用它的无形资产,如管理的能力、思想或教育思想。这类学校运用了公办的资源,但财务责任由"民"来承担,这个属于公民合办。我认为也可以叫做民办学校。这种学校的存在就是吸收民间的资金投入公共事业。

总之,政府应该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看那些学校是否是真的民办学校。如果是真正有"民"参与,并且承担着财务责任的,我认为应该可以坚持下去。

光明网教育:2008年国家曾出台政策清理义务教育阶段的改制学校,清理"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学校,但这个政策引发争议也很大。

李金初:这个政策我觉得有点"一刀切"。在90年代中期出现了部分公办学校转制为"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的学校,我把它们叫做国有民办制学校。这种办学现象的缘起是当时国家的财力严重不足,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公办学校深层发展乏力,处于办学的困境之下,同时公办学校的管理机制也在滑坡,没有足够的活力。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学校转为国有民办制学校。

实际上,这类学校在全国影响了两三千所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办学体制,筹集的教育经费也是数以千亿计。也就是说形成了一个空前浩大的转制改革行动,影响非常大。它解决了几个问题。一个是缓解了部分教育经费的困难,使部分公办学校走出了办学困难;二是使得部分公办学校成为优秀学校,比如北京的三帆和十一;第三,满足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选择需要。

这个"一刀切"的政策导致了现在许多复杂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教育困境依然存在,择校问题更加突出了,因为大家没有选择了。

光明网教育:具体导致哪些问题呢?

李金初:第一,就是择校问题。公办学校不能选择,择校只能找民办。民办学校不多,国有民办又被大量消灭,所以择校没有足够选择就引发矛盾。因为优质教育资源永远都是相对的。所以学校之间永远有相对优质的比较,这就看学校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不是简单的升学率竞争,而是办学水平的竞争。这种竞争就需要民办学校的参与,因为这些学校有自主权,都希望自己学校能办的更加优秀。

第二是经费问题,即便我们现在,2013年教育财政投入大概占了GDp的4.25%,但从全国来看,我们的教育经费问题并没有解决。中国2013年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河南省小学阶段的生均投入只有3913元,全国平均生均投入是6900元,河南省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6%,只相当于北京的18%,初中的生均投入水平也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不到北京的1/5。地方差距太大,这种情况下那里的学校很难办好。

我们有一些官员过于简单的看问题,过于乐观。一定要好好算算除法,我们是个人口大国,教育投入其实是个无底洞,永远没有办得最好的时候,只是说能比昨天好。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都占GDp的7%,我们教育投入情况与他们差得还很远。政府就不能说投资已经够了,还是需要发动群众。人民的教育还得人民参与办,政府不办是不对的,但是不要人民办也是不对的。

部分省市"超级中学"的存在是追求政绩的体现

光明网教育:您办学几十年来,对部分省市存在的"超级中学"现象和"衡中模式"怎么看?

李金初:我不赞成这样办学。我认为应试教育和超大规模的办学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中小学的管理都有一定的跨度,和大学管理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下适度的规模可以,超大规模是不宜存在的。一天到晚做题应试和做题,让学生负担那么重,不仅影响他们今天的生活健康,影响他们获得明天发展的优秀能力。

光明网教育:有些家长还是会源源不断的把孩子送到衡水中学那样"高考工厂"吧?

李金初:老百姓的手里没有多少权力和发展的机会,他们的想法做法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政府、办学人该怎么做,这才是关键。超级中学在全省招生,全省的学生都往那个地方集中,这不是教育厅的该管的事儿吗?如果一个地区的学生都往一个地方集中,教育局也该管啊?其实说透了,在某个地方有一两所"航空母舰"就是一种政绩。这样的超级中学背后肯定有政府支持,是有关领导的价值观、追求、兴趣,是他们对政绩的定义。

光明网教育:这算"中国特色"的办学吗?

李金初:这不算中国的特色,这是当前出现的一种个别化的不正确现象。中国的改革不需要这种特色,这种特色最后导致的不是中国的高质量,不是教育的高水平。除了所谓升学率,所谓升北大清华的数量以外,我们看不出他有什么教育思想。所以这种学校对教育的发展意义不大。

汉寿人物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