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高考工厂”中的考生家长多为弱势群体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09-20 09:31:24

【2014年度教育改革与创新系列访谈⑦】

回顾2014年的教育领域,"高考改革"是当之无愧的热点。9月份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方向,12月17日教育部发布高考改革配套方案,继续规范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为高考改革再添一把火。

作为研究考试制度的知名学者,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峰在接受光明网采访时反复强调,高考制度虽然受到诸多诟病,但仍是当今中国促进阶层流动、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的最重要途径。

而谈及改革方案中所提及的建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刘海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在诚信缺失的社会大环境下,推行综合评价体系并不乐观。"综合评价很难作为刚性的评价维度,可以作为参考标准。以分数作为评价,至少从程序上看是最公平的。"

刘海峰:“<a href=http://www.hsnewjordan.com/gk/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高考</a>工厂”中的考生家长多为弱势群体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峰

【对话】

综合评价难以量化操作 或出现造假等新问题

光明网教育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建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不少人认为是打破"唯分数论",是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您是怎么看的?

刘海峰:实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目的就是要打破所谓的"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原有的高考体制最为人诟病的方面就是"唯分数论",这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但是,需要承认的是,以分数作为选材标准受到普通老百姓的欢迎,特别是对那些弱势群体、信息不对称的家庭,高考实际上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

综合评价是高考改革的重要方面,但也是最难实现的方面。落实到实际上操作层面,我对这个模式并不乐观。尤其是在中国社会风气还不大好,诚信体系还没建立的情况下,比如注重品德表现、社会服务等就有可能出现造假。综合评价可以做一个参考,但不易作为一个刚性的指标。因为若是成为录取的依据,必须量化才有可比性。而一旦量化就会将道德表现与升学挂钩,就会变得功利性。

以分数作为评价,至少从程序上看是最公平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出发点是好的,但究竟如何具有可行性、可信度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高考工厂"中的考生家长大部分是弱势群体 应得到同情和理解

光明网教育:若高考完全以分数作为标准,就有可能出现诸如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那样的高考工厂。您如何看待引发争议的"衡中模式"?

刘海峰:外界对衡水中学看法很不一致。我认为衡水中学能放出"高考卫星",除了刻苦应试之外,也有些积极因素在里面,比如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学生认真读书、考试得法等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是批评。

其实,类似毛坦厂中学那些所谓"高考工厂"里的复读考生和陪读的家长大部分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什么其他渠道去改变命运,高考是一个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个人刻苦努力,能够改变命运、实现阶层流动的机会。对于那些艰苦复读的考生、在条件很差的环境下含辛茹苦陪读的家长,对于那些烧香拜求孩子多考一些分数的母亲们,公众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之理解"或"理解之同情",不要一味的讽刺和挖苦。

我认为,在当下中国高考还是一个能够促进阶层流动、维护社会公平稳定的最重要的途径。毕竟这是一个公开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体制,还是为社会中下层的孩子提供了一些改变命运的机会。

高校独立录取、学生多元选择难适应中国国情

光明网教育:刚刚出台的高考改革配套方案规定自主招生高考之后举行,这是否意味着高校自主招生权空间缩小了?高校独立录取、学生获多张录取通知书的局面在以后会出现么?

刘海峰:自主招生经过多年试点取得了经验,但确实也存在不少问题。以前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前,对一些重点中学来说,就有很多优秀学生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这对正常的教学计划有一定影响,自主招生甚至变成了"小高考"给学生带来额外负担等。现在规范自主招生,将其放在高考后进行,我认为很难说是对高校自主招生权的收回,但自主招生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下降。

至于今后是否会出现高校独立录取,学生同时接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供选择的局面,我觉得在小范围内可以实现。但若是在拥有900多万考生的中国,要广泛的推行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么庞大的考生基数,要实现类似国外的录取方式,有很多的技术问题要考虑,高校的经费投入、考生成本、时间成本等众多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短时间内并不容易实现。

其实我一直强调的是,现在的高考体制学生并不是就没有选择性。实际上,对于各省高考分数考前的那些优秀考生,多家名校都会主动抛出橄榄枝,只不过形式上同时没有接到多家录取通知书而已,实际上他们可以任意选择大学。其他批次的高考学生也不是没有选择空间。

光明网教育:回顾2014年在教育改革创新方面,您感受最深的事件是什么?对教育改革有何期待?

刘海峰:今年中国教育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发新方案。高考改革是各方面改革中最复杂、最敏感、也最重要的一个改革。高考改革牵涉到千家万户,牵一发动全身。这次改革是恢复高考三十多年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它有一整套的顶层设计和落实办法。

我希望未来中国的教育能够既注重公平,又注意人人成才和科学选材,两方面都要兼顾。这样教育才能对国家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 光明网记者 李平沙

汉寿人物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