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家学者典型】
我想为国家争一口气
——记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王小谟院士
8月1日,在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记者再次见到了满头白发的王小谟院士。这位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依然笑容可掬,谈起缘何选择“预警机”作为终身事业,他爽朗地笑着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想为国家争一口气。’”
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王小谟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报效国家,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信念,小学、中学接受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这辈子都忘不了。”
图为王小谟近照。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供图
王小谟自小喜欢听京剧,当时他最大的心愿是有一台自己的收音机。但家里根本负担不起这笔费用,他就自己动手组装。那时,北京宣武门附近有个小市场,出售旧货。王小谟就用积攒了几个月的早点钱,买了一块矿石、一根铜丝、一个耳机,拿一根铁丝当天线。一番鼓捣后,组装起来的东西竟然能发声。“当梅兰芳的戏从耳机里流出,我兴奋得一宿没睡,对无线电波好感顿生。”王小谟回忆说:“最后上大学时,我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的无线电专业。”
参加工作后,他被分配到了南京第14研究所。王小谟首先考虑的是怎么报效国家。
王小谟说:“在南京第14所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新中国的雷达事业是从第14所起步的。虽然我刚参加工作没多久,但那时第14所有几位很厉害的老师,带着我们一帮新去的大学生做项目。当时我们心里都有一个信念:‘在一定时间内超过英国。’”
1969年,王小谟接到一纸新调令:到贵州去支援“三线”。虽然在贵州山沟里工作条件苦,他没有怨言,挑起了三坐标雷达总设计师的担子,带领一批技术骨干,开始了长达13年的研究历程,终于自主攻克了这个世界性的难题。
1999年,国家决定自主研发预警机,王小谟迎难而上,坚信“中国人一定能行”“中国人必须自己干”。
正是这种精神,支撑了王小谟和整个研究团队,经过十年努力,突破了预警雷达研制最为关键的“两高一低”技术,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测试暗室和热压罐,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我国的预警机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空警2000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庞大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此时,对着中国电科机库的白墙上挂了整整十年的“我们一定要争口气”这幅大标语,王小谟松了一口气。
如今的王小谟依然关心我国的预警机事业,即便躺在病床上,也会把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们请来面对面探讨交流。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坚持赶赴试验现场。王小谟说:“可能大家认为中国的预警机已经很好了,但我们不能自满,应该抓紧时间研究下一代预警机。由于身体的原因,我不在第一线上了,但我还继续做一些策划,多带几个博士生。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会一直工作下去!” (光明日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露文)
汉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