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号4月27日消息,985211大学的校长,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但你知道当上这些名校的校长需要啥素质吗?近期一项研究就与这有关。近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的校长管理专业化研究通过结题鉴定,中国大学校长数据库同时开通上线。
据该项目首席专家、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介绍,项目开题4年多来,课题组通过问卷、当面访谈、网络信息跟踪采集等形式调查研究了全部112所985211高校的书记、校长,课题组数名成员还赴海外对外国大学校长进行访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高大上的校长们都具备哪些素质。
平均年龄54.6岁,93.1%是中共党员
985211大学现任校长95.6%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4.6岁,其中50岁以下的占17.8%。他们初任时的平均年龄为49.6岁。
大学校长都拥有名校学位,在海外留学(课程)获取学位的占30.4%,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高达89.4%,90.8%的校长是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占26%。63%的大学校长理工科出身,其中管理学背景的校长占10.9%,教育学背景的校长仅占4.3%。校长所在学科位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排行榜中的平均位次为17位,他们大部分是校内和学科领域的权威,47.3%的校长曾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现任大学校长平均担任校长时间为4.6年。根据211工程大学部分已退休的校长抽样统计,平均任期为7.5年。中国大学校长实际年收入平均17.34万元。
大学校长93.1%是中共党员,由本校的副职提拔和党委书记转任的校长,占48.9%;由他校副职提拔的占22.9%,他校校长转任的占8.4%;政府部门转任的占11.5%;由科研机构负责人转任的占2.3%。58.7%的校长曾在现在任职的高校有学习或工作经历。
经过多岗位锻炼,平均担任中层干部岗位数2.6个
校长们对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高校领导体制高度认同,中国大学书记和校长在办学重大问题上经常沟通,党政关系总体是和谐的。91.5%的校长在校长办公会议之前,重大事项的决策会与学校党委书记沟通;97.7%的书记在党委会前就重大事项会主动与校长沟通。87.2%的大学校长、91.1%的大学书记都认为所在学校党政关系是和谐的,63.2%的教授和76.7%的中层干部也认为所在学校党政关系是和谐的。
大学的发展总是与校长的教育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大部分中国校长能用一句话表达对大学的理解,如大学是传承知识、创新知识,追求真理的地方大学是每个人追梦人生的灯塔大学是人类精神家园等等。多数校长能够提出鲜明的治校理念,如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科学建校、依法治校、人才兴校、文化强校等。80.6%的校长认为在办学过程中,自己的办学理念大部分得到体现;63.1%的教授、81.3%的中层干部表示比较了解校长的治校理念。
我国大学校长经过多岗位锻炼,担任中层干部岗位数平均2.6个,其中最多的曾担任9个中层岗位,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91.7%的校长认为最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教育家。众多工作动力因素中,校长们认为社会责任成就感职业荣誉挑战性很重要,而职务晋升学术发展薪酬待遇等因素对校长工作动力来说并不重要。社会地位和形象是大学校长专心的外部驱动。大约有1/3的211工程大学校长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余大多为省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校长们认为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是战略规划、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学校内部体制改革;认为目前大学校长最需要提高的素质依次是变革的勇气和魄力、使命感与全身心的投入、组织愿景与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设计能力。
现任大学校长中有87%继续从事原学术研究工作,从事原学术研究工作所占精力占1/4以上的有51.3%,其中占一半精力的有8.1%。91.6%的大学校长拥有学术兼职,平均学术兼职6.05项。在任校长期间不带研究生的共31人,占24.6%。在业余时间阅读最多的是教育理论类书籍。
校长的自我调适能力
很重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不同的学校产生的具体效果往往取决于校长自我调适的能力。这种调适包括个人与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关系的调适,还包括对治校投入精力方面的个人把握。由于大学治理的绩效在很多时候有赖于校长个人的自我调适,因此这种绩效存在着不确定性。课题组建议从制度上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保障。
课题组提出了党委政府管理大学校长的三力维度,即让校长有负责任的动力、有负责任的权力、有负责任的能力。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的最终目标是让校长更好地对大学治理负责,这种负责体现在校长治校过程中的三专,即当做专门的职业、专心的事业,还要专长地从业。
近几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课题组建议制定大学校长专业标准,标准主要涵盖自我管理和发展、规划学校发展、优化内部治理和管理、人才队伍及专业学科建设、内外部关系与保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