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办乡村小学 十年仍是“黑校”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07-02 07:53:01

在合肥肥东县古城镇的大陆小学,十几个孩子画出了他们心中爸爸妈妈的样子。大陆小学是一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106名孩子中,90名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平日由爷爷奶奶照顾。图文/江雨

大陆小学是由大学毕业生陆晓芳创办的普通乡村小学,一栋两层8间教室的教学楼,一栋板房教室,两栋平瓦房分别是食堂和陆晓芳的家,此外是一个简陋的操场和一间用砖瓦垒起来的简易厕所,106名学生、8名老师,组成了大陆小学的全部。

早在2006年,刚刚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不久的陆晓芳得知,肥东县古城镇范店小学由于位置偏远,条件差,师资薄弱,只有不到20名学生,已经难以为继。陆晓芳一直有当老师的愿望,她背着城里的家人来到学校。这里教学基础薄弱,大量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学生家长一直很苦恼。于是陆晓芳接手了这所小学,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留守儿童去创造条件。图为陆晓芳在辅导孩子们学习拼音。

2006年7月,陆晓芳从亲友那里借到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并与原范店小学所属的肥东县杨塘区中心小学达成协议,试办学一年。随后,在她的动员下,父母卖掉合肥的房子,加上父亲从工厂买断的钱,又通过亲戚周转凑足了40万元,兴建了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同时,范店村100多户村民自愿将耕地租给她办学,租期30年。一个大学生创办的留守儿童小学就这样诞生了。

2009年,陆晓芳又投资10万元兴建活动板房,解决了教职员工办公和师生免费住宿的问题。一年后,她又翻盖了一座食堂,解决孩子们午餐的问题,然后又是建围墙。几年下来,学校的基本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陆晓芳全家却几乎倾家荡产。为了节约开支,她不得不将父母从城里动员到这里,甚至哥哥也被她拉下水,前来当老师。图为学校条件有限,课表都是老师手工抄的。

在曲折中,陆晓芳的大陆小学已经维持了10年时间,然而到现在为止,学校却并没有取得合法的办学资格,这也意味着随时都有被取缔的可能。黑校犹如一块磐石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经费紧张,粉笔头也是用了又用。

课堂上,罗仁礼在读书。他来自贵州,父母在学校附近的窑厂上班。

课间,罗仁礼和几个孩子在简易的球场上玩耍。

操场上的乒乓球桌是爱心人士捐赠的。

几个孩子在草垛里玩过家家游戏。

中午,老师集中批改作业,很多孩子围着。学校的老师大多是退休老教师。

中午,罗仁礼在学校用餐。

午饭时间,两个孩子在抢菜吃。学校里的后勤员工,都是附近的村民。

杨苏丽和同学躲在树荫底下吃午餐,很多留守孩子性格都比较孤僻。

中午,学前班的孩子铺着垫子躺在地上,孩子们说这样凉快。

大一点的孩子,通常坐在教室的椅子上午睡。

两个孩子将凳子拼起来午睡。

为了学校,陆晓芳很晚才要孩子。有了孩子后,生活压力更大。

陆晓芳对学校的未来有些迷茫,最重要的是经费和资质问题。当地村、镇部门以及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一直很关心,她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

生活和学校的压力,曾让陆晓芳想放弃。学校资金周转不开,有时陆晓芳丈夫在外打工挣的钱,以及父亲的退休工资也都贴在学校里。10年来,陆晓芳已经花费了近百万元。好在还有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如图书、篮球架、课桌等。

为了维持学校运转,陆晓芳将哥哥、嫂子一家也动员到学校工作。

下午四点多放学后,走读的孩子们乘上校车回家,两辆校车来回要跑两趟。

陆晓芳开始给住宿的孩子洗脸洗脚。学校住宿的孩子并不多,目前只有4个人。

傍晚,黄翠云(中)、黄翠霞(右)和杨苏丽准备用晚餐,晚上吃的是面条。13岁的黄翠云和11岁的黄翠霞是一对姐妹,分别是五年级和三年级。她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开收割机,从南方一直到北方,全国各地跑。从幼儿园开始,姐妹俩就被寄宿在大陆小学,一天三餐都在学校,如今已经有6年时间了。往常,姐妹俩很少见到父母,即使偶尔见面,父母也都是来去匆匆,此刻她们并不知晓父母在什么地方。

环顾大陆小学,可能课桌椅还不是很整齐,老师都是中小学退休教师或者大学毕业生,厕所简陋,没有运动场等等,但陆晓芳一直在坚持,在努力改善。对有关部门来说,简单的取缔两个字很容易说出口,但对一个学校、一群孩子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在此,我们呼吁更多爱心人士能否帮助陆晓芳,建一个简易的运动场,翻盖一座厕所,让大陆小学逐渐完善起来。毕竟帮助的不仅仅是陆晓芳,还有这里的100多个孩子。

汉寿留学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