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国企、公务员、法院、教师、医生、媒体等以前人们眼中的高收入群体、白领阶层、铁饭碗群体,而且是压力最小的群体,现在却都喊压力山大,不少都萌生去意。那么体制内是不是成了“围城”?里边的想出来,外边的想进去。围城内外的人们心态在变化,那些焦虑、无奈、压力、渴望改变等想法,会不会与社会的大环境密切相关?是不是社会剧烈转型下的必然产物?我们又应该怎么看待和应对呢?记者特别邀请中公教育专家张成老师谈了他的看法。
“围城”内外
现象:体制内心态变化触发“跳槽热” 呈现“两头动、中间稳”态势
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心态变化,是当前政治经济深化调整期的一种普遍现象。目前的心态变化有两个特点,一个体现在年龄层上,年轻公职人员群体心理变化较多、波动较大,中年以上群体,年龄越大越老成,基本没有出现明显的心态变化;一个体现在职务层次上,呈现出“两头动、中间稳”的倾向,感觉压力大、日子不好过的一部分是身居各单位、部门领导职务的人员,就本单位来说属于高层,相当一部分处在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这从近年媒体对于患抑郁症、非正常死亡公职人员职务的报道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另一部分是各个部门和单位入职不久的基层岗位工作人员,公开表达情绪波动的往往是这部分人,且这些人一旦心态生变就常常采取行动,机关、国企、事业单位流动性大的也是这一群体。相比之下,居于公有单位中层岗位的人员心态相当超然,如主任科员以下、资深科员这个层次的,很少听到什么不满,也极少弃职而去,无论职业心理还是职业行为都十分稳定。
原因:宏观政治经济收紧 年轻群体职业选择多元化
之所以出现这些变化,主要与政治经济深化调整期的宏观环境有关。首先,当前中国社会并不处在一个公认的改革时期,政治经济运行模式所发生的一些变化,不符合普遍的改革特征,而是带有很大阶段性的一种调整,所以中公教育专家张成认为,现阶段社会处在深化调整期。调整的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如机关的管理有收紧的趋向,进而调整了人与体制的关系,体制对人的严厉或亲切,会影响到人对体制的亲近或疏离,正像自然界气候的冷和热会使人们做出应激反应一样,宏观环境的冷暖也会引起体制中人心态的变化和职业选择上的一些应变部署,这是调整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导致心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心态变化还与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具体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益因素,如工资增幅与物价涨幅和支出增幅相比过低,实物福利被取消,灰色收入空间被压缩等等,像银行职员由于业绩考核的原因,总工资可能比较好时期降低了一半,在体制内人员看来,即期收益的减少是对他们职业心理影响最大的因素。
再次,职业选择的变化与经济形势有关。目前宏观经济有紧缩和下调的趋势,公职人员工资上调空间不大,部分人的收入预期较为悲观,在这种形势下,有的人会更加珍惜现有职位,也有的人会逆向而行,去寻求收入更加满意的职业。在经济运行的不同区间,总会有少数收入高于当时社会平均水平的职位,这样的职位对渴望享有丰富物质生活和背负组建家庭压力的年轻人始终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与“经济形势困难就要守好饭碗”的常规认识不同,对有的年轻人来说经济越紧张,涨工资难的职位越显得像鸡肋,高收入行业的吸引力越大。
最后,体制内年轻群体心态的不稳定与这个年龄段心理结构的不稳定直接相关。青年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系统尚未完全定型,想拥有的很多而实际能够拥有的很少,这种倒错现象会加剧心态的不平衡;同时,很多青年也没有真正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职业选择也好,生活其他方面的选择也好,很大程度上“见风就是雨”,受父母、同龄人的意见和行为影响较大,有一部分选择并不是出于理智的权衡,而是出自从众的“跟风”。比如一阵风地跟着报考,一阵风地跟着辞职,大量在基层岗位的公职人员不安于位,工作不上2年,就想辞职另考,或者改行“跳槽”,已经引起管理部门的很大重视,采取了更多、更细的约束措施,也导致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考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
前瞻:以平常心看待 加强心理疏导并完善退出机制
基层青年公职人员为了自我发展而有着多方面的打算和心态变化,应该视为社会多元化的一种正常现象。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心态的存在对公职队伍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影响,关系到各项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人才、干部管理部门需要引起重视,对存在于青年公职人员群体之中的心理问题要有所疏导,贴近青年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掌握苗头倾向问题,开展相应的培训和引导,对于“心态浮躁”、“不安于位”、“精神抑郁”、“自绝生命”等迹象要视为心理亚健康的表现,引进专业机构和专家进行积极的预防和干预,防止不利心理症状和负面情绪在公职队伍群体中的扩散。作为各用人单位来说,最实际的还是着力解决青年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具体困难,要让他们对未来的收入和晋升有乐观的预期,这是对公职队伍心态问题的釜底抽薪之策。
从长远来看,完善公职人员退出的制度安排,畅通退出渠道,让不适于岗位的工作人员有更多的退出选择,使公职人员保持较快的更新频率,有利于公职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作为年轻公职人员来说,90后一代的心理特点可能是受宠较多、受挫折较少,缺乏社会经验的磨砺,不喜欢听说教,而责任、使命的说教对他们也未必有很强的感召力,比较现实的是,年轻公职人员应该从成长和信任两个维度来把握自己的公职选择,公职给一个青年带来的不应该是财富,而应该主要是成长;对公职的选择就是对体制的信任票,对体制有信心,相信体制不会亏待它的成员,它将是一笔长远回报丰厚的投资而不是一种短线炒作的目标,那么公职就应该成为一种坚定和持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