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妮与生活周刊主笔晏礼中面对面
写在前面的话 因十点读书会牵线,通过活动主办方周末画报iweekly读书会,终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在成都最有颜值的文艺书店方所,遇见了晏礼中这个人。
未见其人时,看他的作品《别处生活,20位平民肖像》以及《大地清凉》,会有一种很强烈的冰火两重天之感。
冰的是他那一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冷静。在这个不安的现实中,当所有人试图挤在看得见光明的“阳关道”上,晏礼中却选择了行走在与人群背道而驰的“独木桥”,避开滚滚人流与喧嚣的城市,只为寻找他初心里永存的相信。他试图在芸芸众生中寻找平凡人甚至是蝼蚁般的社会最底层人群,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出对生活坚守的真正信仰。
火的是他那一份心里热烈的温度与情感。但他却用一种极其克制的情感和文字在《别处生活》中记录二十位平凡人。这些人中有管理艾滋病村的企业主,有奔波在城市每个角落、人肉GpS的快递员;有用歌声表达情感的街头流浪艺人;有一辈子沿着铁轨行走,让人生与之起起伏伏的巡道工;有技艺从山寨到原创、渐入佳境的景德镇手工艺师,有自费环游世界最后站在“非诚勿扰”舞台上的中国单身男青年等,这些普通人犹如散落在世界版图上的每一个生灵,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而倔强的生活,也用这样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影响着世界。
(晏礼中在成都方所分享会)
由此看来,这样的选题能够获批,本身就是《生活》月刊的一种情怀及对生活的真正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固有体系里,用自己的方式打量着这个世界,却很难进入我们看不到的世界。不了解他人生活,更别提去思考生活的真相。我们以为生活就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一切,总走不出近乎自我偏执的一种狭隘。
晏礼中的《别处生活》,犹如一个忠实的摄像机,记录下点点滴滴的真实和那些虽然平凡却依然努力绽放生命之花的不屈生命。正是每一个这样的个体,其实也是每一个真正的自己,才让这个世界实现此处与彼处不同,你和我不同,我和他不同。
生活就在此刻成为了最重要的载体,把我们的生命维度和情感之源,拉入这样的体系内。
这种有内涵、有温度的作品,让晏礼中开始被更多的人熟知,拿下了亚洲的好新闻奖后,走上一席的演讲台。
这些真诚的欣赏与赞誉,让晏礼中尝到了“甜头”,他开始沿着这种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一路去采集各式各样且更加特别的“人物标本”,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开始对佛教高僧这个特殊的群体萌生兴趣。
对大多数人来讲,这个群体是陌生的。晏礼中也是在采访这样的故事里,开始体会佛教与心底信仰,修行与人生的深刻内涵。
于是有了这本《大地清凉》。我想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本以新闻手法,客观描绘看似小说般不真实的生活。他用群像和特写的方式,真实记录了一群我们在生活中可能永远无法记住名字的修行者。
这本《大地清凉》,标志着晏礼中更加成熟的文风,也可能是他剑走偏锋的开山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走访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多家寺院,真正地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用完全融入的“体验式”方式去沟通,他甚至还在柬埔寨崩必列,当了一周的和尚。完成了一场短暂而伟大的休憩,用英文与柬埔寨的僧人们沟通修行的意义。
(晏礼中在柬埔寨崩必列,当了一周的和尚)
他还在尼泊尔,用德语采访德国到此的修行者汉娜,他可真是把自己人生强大技能发挥到极致。要知道修行这门学问,是有许多专业术语的,对外语本身要求是相当高的。
这本书之后,他又开始着手研究中国道教。目前他正在持续创作一本关于中国道教前世今生的作品,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本传奇之书应该会与我们见面。
有时世事难料。晏礼中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写文字,这是他尽40多年人生历程里,对自己最精准的总结。但说来也挺怪,一旦这样的人拿起笔来写作,为我们呈现的作品,往往是具有震撼性的。
一个并不从小热爱文字的人,却能通过自己文字感动更多人。他让我们相信了一个真理,写作这件事儿,绝对不是凭天赋、兴趣和爱好就能随随便便成功。天赋也许很重要,但比天赋更重要的是坚持、勤奋与思考。
晏礼中这个人,我能感受透过文字看到的他,应该是属于读书时,就是别人口中的谈资,甚至可以说就是一枚奇葩那类人。
我深信,在我们有限的生活经历里,过往的记忆中,总能记住同学里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最初很多人会把这样的人当成一种笑话来娱乐。
这样的人,因为不同的思考方式,很难被人们固有的思维体系里接受和理解。而这样的奇葩,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慢慢磨掉了当年的那份天真,放弃了自己曾经天赋秉异的思维方式,当沦为普通人时,他真的就活成了我们生活里那些百谈不厌的笑话。
而坚持下来的这些奇葩,最后都为了别人眼中真正的成功人士,让更多人看见和仰视。这也许应了一句话,能吞得下多大的委屈,才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吧!
早年的马云,高考的连年失败加奇特的长相,应聘个保安的岗位都被嫌弃。但是他的不放弃和坚持奇葩的一次次尝试,哪怕落难到底处,都依然能够有触底反弹的勇气,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人生赢家。
青年作家韩寒,高中时期办退学时,曾对老师们说,他以后要靠稿费养活自己,当时也成为学校里不折不扣的笑话。可如今的他,在近20年的积累和不放弃后,实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如今让多少人羡慕嫉妒啊。
可见,最初活成别人口中的笑话的人,只要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梦想,并不把这当笑话。带着一点偏执去成就坚持,最终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晏礼中的人生词典中,“坚持”也同样是他做人做事的关键词。
那天在方所,他上身着考究的中式立领白衬衣,脚上却蹬着一双运动鞋,手持一把纸扇,整个人都带着几分仙气。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曾来过四川做志愿者,前不久采访道教又与青城山结缘,他说他喜欢成都这座城,因为这个城市的气息里自带几分仙气,洋溢着和善与包容的调性让他喜欢。
晏礼中告诉我,从小他就是与父母亲分离的状态下成长,学龄前和外公外婆生活在重庆嘉陵江边的小村里。
他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对江边涨水时的那种“逃离”。后来,父母为了让他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十多岁的他就只身北漂赴京求学,在北京度过了他的中学时光,直到大学期间才返回贵州。也是在贵州大学的日子里,萌发了他人生最初对旅行的疯狂热爱。
晏礼中毕业后,还曾经做过财经和娱乐记者,那些时常与商界大佬及明星们混迹的日子,让他觉得生活似乎都美好的不真实了。尤其是在北京,当任何一个咖啡馆甚至是街头小店,都开始听到有人谈融资、谈互联网+、谈各种挣钱、谈创业,晏礼中又想逃离了。他是个既惧怕孤独又享受孤独的人,人多的地方见不到他,他总在生活里追寻初心里的感受,就如在炎炎夏日里寻找一株树,站在树下乐于默默沉思的“纳凉者”。
如今的晏礼中是一个19个月女婴的父亲。是女儿让他坚定对生活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他的愿望就是负责女儿快乐,他在北京的六环外,过着忙碌于各地采访、写作之余为女儿亲自种菜的生活,颇有点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的味道。
我坦言自己有对孩子未来教育的焦虑感。他安慰我,孩子都有个人的造化,还是让孩子快乐点吧!他觉得这个世界上只会饿死懒人。他还说自己闺女以后就算当个道士,他也觉得是不赖的人生。
如果别人对我说这些话,我不会相信。但晏礼中这样的人说出来,我会信。
就像他的好友许知远评价他与《别处生活》:“读到沈从文笔下“带水獭皮帽的朋友”时,心中涌现的形象就是他。这是他的第一本书,这对于一个从未试图成为作家的人来说,不仅意义重大,并且充满了曼妙的嘲讽。我比任何人都期待,他能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为我们描绘每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但倘若其中发生了中断、逆转,我也毫不为怪。多年来,他最让我着迷的,正是他随风飘动,不知他乡的劲头。”
我也诚挚感谢在今天的生活里,依然有晏礼中这样的人存在,能让我们透过文字,了解生活的真相,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
作者妮妮:
跨界亲子教育践行者,阅读推广人、阅读指导师,书评、影评及专栏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智慧,跳出教育看教育。
如果你对亲子关系、自我成长与家庭教育有困惑,欢迎与妮妮交流。
微信公众号:ninixw
汉寿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