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走过乞丐》阅读答案及练习题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05-27 08:51:09

《坦然走过乞丐》讲述了乞丐们总是在城市的马路边等公共场所,借助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瘫软地体现出来,而我们究竟是施舍还是不施舍,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毕淑敏就用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好好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坦然走过乞丐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仅供大家参考:

本文第一页是坦然走过乞丐的阅读答案及练习题,坦然走过乞丐的原文在文章的第二页。

《坦然走过乞丐》阅读答案:

1.第④自然段中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个大城市眉眼上的瘤一句有什么含意?

答案:乞丐们总是在城市的马路边等公共场所,借助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瘫软地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让他人在同情之后给予施舍的效果。这样做,于城市而言是破坏形象的事情。作者这么说,表达了她对此做法的否定态度。

2.第④自然段画线部分描写老乞丐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画线部分写出了乞丐的贫穷、病态和孱弱;呼应上文所写的对乞丐的畏而避之的态度;同时也引起下文,为朋友的举动以及作者的议论张本。

3.朋友不给老乞丐施舍的理由有哪些?

答案:(1)朋友认为老乞丐阻碍了通道,使得人们不得不绕道;(2)朋友不能判断出老乞丐是否真的贫病无依,难以自食其力;(3)朋友从不在马路边施舍,她认为那不是仁慈,而是愚蠢;(4)朋友反感那种轻易地以头触地、不尊重自我的做法,认为那样做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如果施舍则是助长这种不良之风,与自己善良的愿望相悖。

4.联系本文,简述你对坦然走过乞丐这种做法的看法。

答案:赞同这种做法:

(1)街头乞讨的确影响城市形象;(2)当街乞讨或者展示自己的生理残疾对路人造成了心理上的压迫和威胁;(3)街头乞讨滋长了乞讨人对个人人格的轻视,不能真正达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效果;(4)街头乞讨也给不法分子利用乞丐骗钱留下了可能。

否定这种做法:

(1)救苦救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漠视苦难的人内心无法坦然;(2)不是生活极度困难或者生理残疾无法自理,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不会放下人格去街头乞讨;(3)城市的形象应该体现在人人有饭吃,有难大家帮上,而不是为了表面形象而回避乞丐的存在这个事实;(4)我们国家的民政救助体系不够完善,有难得不到及时救助的人又找不到出路时只能去乞讨。

汉寿家长教育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