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在用狗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如果把狗关在笼子里进行电击(能引起痛苦但不会引起生命危险),狗一开始还会在笼子里尖叫并且挣扎,试图逃跑。
但如果进行反复的不可躲避的电击,狗会陷入一种病理性失助状态,到最后放弃任何尝试和努力,即使打开笼门,给它一条逃跑的通路,这条狗也不会逃跑,而是躺在地上呻吟,继续承受痛苦。
塞里格曼把这种现象称为 习得性无助,也就是说,这种无助、无能为力的状态是后天学习来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发现无论他付出多大的努力,无论他做什么事情,都以失败告终时,他会逐渐丧失斗志,最终放弃一切努力和尝试。
心理学上许多研究发现,来自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儿童习得性无助的重要原因。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厉或粗暴,一旦孩子出现错误就严加指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再也不愿意尝试了。
例如,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帮忙收拾碗筷却不小心把碗打破时,如果他得到的是严厉的呵斥,那么他也许下次就不愿再主动帮忙了,即使在长辈的要求下帮忙,也可能由于紧张而更容易把碗打破。
因此,家庭教育中过多的负面暗示犹如 电击一样,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最终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深渊,对其他事情也缺乏信心了。
作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案例,发现许多孩子的自卑心理与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给予过多的电击有着直接的联系。
那么,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如何才能避免让孩子陷入 习得性无助的深渊呢?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平等对话,变批评教育为表扬鼓励的赏识教育。具体表现在:
懂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善于发现并赞赏孩子的闪光点,鼓励进一步发扬这些闪光点,让孩子知道我也有优点;
及时关注孩子的进步,一旦孩子有了进步就给予及时的表扬;
当孩子退缩的时候,切勿着急,不妨用试一试的方法鼓励孩子战胜自己、勇于尝试;
当孩子不能获取成功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安慰赞赏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已经努力了,这已经很棒了。
然后,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以探讨的方式引导孩子找到更好的方法,如你觉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看这种方法会不会更好?
平等对话的沟通方式,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从而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获得成长。
汉寿家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