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子女成才,是每个父母的心愿。读书改变命运,更是很多家长的期盼。人们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对家庭教育也很重视。面对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在新形势下,转变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育方法,在教育子女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有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不当,有的过分溺爱,缺乏严格管教,有的缺少温暖,缺少心灵沟通等,尽管为孩子成长牵肠挂肚,操碎了心,结果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了追悔莫及的偏差与失误。
古往今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教育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对孩子教育的效果。家庭教育如何才能取得成功?孩子刚升初中的家长到底该如何教孩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实践。
别的孩子行,你的孩子未必行,这就是差异
每个孩子由于遗传、体质、智力、生活环境等不同,造就了性格、个性、特长等不同。作为家长和学校,应尽量让孩子的个性得到显现、特长得到培养和发展,千万不能把各种各样的孩子、个性纷呈的孩子雕刻成一个样子,否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所以,我们老师、家长要承认差异,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是许多家长忽视了这个事实,总以为别的孩子能行,我的孩子也一定能行,这样就毁了孩子的自信心。因此我们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家长们请千万不要和别人比孩子。孩子需要人格、知识、能力、健康4个方面和谐发展,家长最能起作用的是人格、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健康这3方面。人格是素质的核心,人格不良什么都谈不上,所以从小人格培养非常重要,家长又最能起作用,也就是先学会做人,学校也将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希望家长密切配合。
下面给家长提5点建议:
第一,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就来一顿审讯。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孩子与家长之间易出现对立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学会冷静,学会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有专家说: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就来一顿审讯,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第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成功源于自信,父母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对不可越俎代庖。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第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孩子作出榜样。在河南省的一个小山村,一户贫困农家的林氏三兄弟相继成了博士研究生。林氏夫妇在3个儿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影响他们,经常是两代人挑灯共读。即使当年他们家庭非常穷困,却长期订阅文学杂志、名人传记和购买世界名著。我们应从林氏夫妇的家庭教育中受到启示,做学习型的家长是多么的重要。其次,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努力缩短与孩子心灵的距离,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最好每天跟孩子聊十几分钟,可以问4个问题:学校有什么新闻发生吗?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今天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需要爸妈帮助的吗?
第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是培养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都要明确,容易检查。特别是晚上和双休日什么时间做作业、什么时间复习和预习都要安排好。双休日还应安排有一定的时间对一周学习的小结性复习。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但可提出指导性意见。还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计划可以调整,但千万不可放弃。
其次是培养孩子专时专用、讲究效率的习惯。一般学生在校学习很痛苦,痛苦在要考试;考试很痛苦,痛苦在考试时在规定时间内做题目却不能问老师和同学、不能看书和讨论。但如果孩子平时做作业也像考试一样规定时间,不问人,不看书和资料,不吃东西,不听音乐真正的考试不就是做一次独立作业吗?所以,作业不在于做得多,作业时间也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做的效率。因此,家长要在孩子做作业的规定时间与专时专用上多加监督。
最后,要培养孩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不可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起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查阅资料。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1个或2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也可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可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出问题,自己必须有正确答案。平时要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如果有的话,可写在其他的本上或纸上。
第五,少说教,多影响。
实践告诉我们,灌输式、控制式德育最容易导致学生的厌恶与反感。孩子最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训他们,最不愿意接受该怎样,不该怎样的生硬说教,更反感于父母的无休止唠叨。因此,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最好少说教多影响。例如,家长要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当和孩子一起外出时,家长首先要遵守交通规则。家长要求孩子尊敬父母和老人,家长自己首先要尊敬父母和老人。这叫于无声处影响。
有这样一个案例:陈老师的儿子迷恋网络游戏,初三年级时,已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没日没夜沉溺于网络游戏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一个月以后,儿子收到父亲的来信,说是妈妈也迷恋上了网络,不分昼夜坐在电脑面前,不做家务,也不上班工作父亲在信中请求儿子帮帮妈妈。后来,陈老师不断收到儿子从学校寄回的有关网络危害的资料期末,儿子回到家中,身体明显好了,也不像以前一回家就坐在电脑前,反倒是向妈妈滔滔不绝地讲着沉迷网络的危害
像这样的问题孩子,一般的说教对他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陈老师在控制式、惩戒式教育失败后,另辟蹊径,让孩子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思考问题,结果,问题迎刃而解。这就是,在无形间唤醒。
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在亲历亲为中体验、在情景氛围中养成
学习强度、难度与评价方式大不一样了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和家长,一定想了解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习阶段到底有何不同?
第一,初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一步增强。
班级管理逐步走向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学习方法上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学习环节上更重视预习和复习;时间利用上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理安排时间。走在老师的前面,做时间的主人,是优秀中学生的共同点。
第二,初中学生学习的强度进一步加大。
初一年级相对小学来讲,知识量加大,起始课增多,综合性变强,课程难度加深;初中趋向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小学教学中较多关注日常生活的事例与生活经验,以现象的实例思维为主。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速度快、容量大、密度高、举例少、要求严、作业训练精而少。因此,进入初中后,学生会明显感到学习时间延长,每天的文化课增多,而活动课减少。并且,初中的课堂大部分不像小学的课堂那样生动活泼,老师的教学会更注重环环相扣,节奏明显加快,而且更注重知识的体系和深度。作业相对难而多,很多学生会一时不适应。
第三,教学评价方式不同。
小学阶段以模糊评价为主,学习成绩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而初中的学习评价更精确,采用百分制,强调区分度。所以,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成绩上的每一分都很重要。
第四,身心变化波动大。
由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变化,性意识的萌动,外界干扰增多,使学生思想波动大,情绪稳定性差。所以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品学兼优,表现出色,一旦进入初中,却表现平平,与小学时判若两人。当然,也有小学时不懂事,学习随便,成绩一般,进入初中开始懂事,适应快,各方面表现比小学好,成绩大步前进的学生!
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和初中的学习特点给予必要的指导,以便他们进入初中以后,能尽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
汉寿家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