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
(张尼)“日本汉方、韩国韩医盛行,‘洋中药’返销进口的趋势愈演愈烈。”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会长王巨禄18日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国的中医药行业产、学、研三方缺乏很好的配套协调,行业发展亟待扶持。
6月18日,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
王巨禄在论坛上强调,目前,“洋中药”返销进口的趋势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已近开始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药。
他举例说,日本将中国古方“六神丸”拿去改造后,开发出“救心丹”,曾一度风靡全球,被誉为“救命神药”,创造了每年1亿多美元的销售奇迹。而德国和法国则将中国的银杏叶粗加工后运回本国深加工,除了用作降低胆固醇的医药应用之外,还延伸到保健食品、保健饮料、巧克力糖、口香糖等高利润行业,而后销往国际市场。
相比之下,中国的中医药行业发展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产、学、研三方缺乏很好的配套协调,另一方面,生产者、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操之过急,既不能在挖掘传统中医药上静下心来埋头苦干,又无法做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两头脱节。
国务院今年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也提出,中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此外,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王治国在论坛上表示,要实现中医药产业化,首先要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转变。他强调,目前,西医在中国得到大力发展,但是中医却出现了萎缩,有些科学家甚至呼吁“取消中医”,这一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中医是将社会科学中的哲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医学结合的最好的行业。几千年的实践证明,中医是有效的。”王治国说,中医药产业化过程中要配合科学手段,重视中医药学研究,加大投入,而中医药发展也需要当代“华佗”和当代“李时珍”的出现。
“要对中医药产业更加高看一眼,更加厚待一些,更加倾斜一点。”王巨禄说,在更好调动来自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力量过程中,政府发挥着纽带作用。
他强调,目前要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投入到中医药技术进步和科研开发产业等方面,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要实现政策导向与市场经营有机结合,推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发展。另外,还要打通金融支持中医药事业的通道,提高现代中医药产业的金融保障水平。(完)
汉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