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大国工匠:核电站施工技术领军人李政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05-24 11:06:54

“什么是核电土建工程?说白了,就是给核反应堆盖房子,盖成的房子叫‘核岛’。”中建二局台山核电站项目部总工程师李政开门见山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正是因为这“房子”是给核反应堆“住”的,业内对核岛的技术施工要求颇为严苛。

过去的20多年,他带着团队先后参与了广东岭澳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等多个大型核电工程的建设施工。

20年来,李政成长为“中国掌握核电站施工技术的领军人物”,有人说他是“中国核电建设的百科全书”,也有人说他是“技术难题的超级克星”。

匠心:踏实稳重成就“中国建筑”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刚到中建二局的李政第一次接触核电。除了手头的技术活儿,善于钻研的李政挤出业余时间学习科技理论和英语。从CAD制图、品茗安全计算软件到3D3S、pKpM等技术软件,李政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核电技术领域“百科全书”式的技术达人。

随着核电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如何更好地保证核电安全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成为李政潜心研究的一大目标。

台山核电项目弹簧隔振器安装施工时,弹簧隔振器作为汽轮机的底座支撑,在汽机运行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设备安装精度高,容不得半点马虎。作为总工程师,李政率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制定和推敲隔振器的安装方案,不断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李政介绍,弹簧隔振器上面要承受汽轮发电机和4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汽机台板的重量,总重量达五六千吨,一辆汽车的重量大约1.4吨,即相当于这些弹簧隔振器要承受3000多到4000辆空汽车的重量。其施工原理是靠着内部特质弹簧减少发电机的振动。“汽轮发电机和汽机台板往下传递压力,如果贴合得不紧,受力不均匀,就会导致弹簧隔振器的破坏”。

最终,弹簧隔振器的安装精度和技术要求分毫不差,业主方专家连声赞叹:“中国建筑果然名不虚传!”

专业:刻苦钻研力铸“国内第一”

4年里,李政带领技术团队在台山核电项目建设中共开发国家级专利44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各类型工法23项,参编行业标准两项,撰写发表各类技术论文60余篇,获科技进步奖23项,打破了国外在核电领域的多项技术垄断。

“第三代核电技术是由原核电堆型发展过来的,安全系数要求更高。其安全系数,即核反应堆发生一次核泄漏事故的概率,要小于10的负6次方根元。”李政向记者介绍道。

面对技术国产化、材料本地化、设备自主化、无同类型建造项目参考等巨大挑战,在李政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几乎每天泡在现场,无论刮风下雨、烈日暴晒,李政都在现场检测每一道工序的完成情况。

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带来了回报。“中国核电技术在进步,1997年竣工的大亚湾核电站是外国工程师主导的,我们给外国人施工。现在国内核电行业人才也多了,项目基本是我们自己主导,自己设计。”李政说。

团队:“政”能量带出创新工作室

在台山核电项目施工现场,李政带出了一个创新工作室,领着一帮二三十岁的青年在技术创新领域一路向前。

徒弟们眼中,他们学到的不仅是老师的专业知识,还有他的以身作则的专业精神。台山核电项目技术部经理助理李强回忆,为了验证用于楼梯间施工的自制爬锥和爬锥扳手的可行性,李政亲自带着团队去反应堆厂房查看。施工高峰期的厂房内本就空间狭小结构复杂,即使熟悉图纸的人员进去,也要摸索着进出。可一到现场,李政便如鱼得水,穿梭于厂房各式架体间,年轻的徒弟们都赶不上他的步伐。“广东的夏天潮湿闷热,最高气温常常冲破40摄氏度,厂房里更像是个熔炉,试验完成从厂房出来,他已汗滴如雨。”李强告诉记者。

2010年4月18日,2号核岛筏基浇筑成功完成,创造了中国电力施工史上一次性连续整体浇筑的最高纪录。“一次性浇筑整体性会更好,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减少后期运营过程中的核隐患。68个小时的连续浇筑是施工人员通过换班完成的,我只是负责技术方面。”李政如是说。实际上,李强告诉记者:“这次浇筑离不开李政总的技术指导,整个过程他都在,早上8点我们到施工现场时,他已经在那里了,晚上10点我们离开,他还在。”

汉寿教育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