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何三次派教师赴上海取经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11-12 04:16:53

编者按

近日,有媒体以《美国都是快乐教育?不!》为题,报道美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诸如择校、应试、家长焦虑等鲜为人知的事实。一直以来,在一些国人心中隐藏着一种潜在逻辑,那就是国外的教育比中国好国外的孩子比中国孩子学习轻松快乐。由此得出结论:中国的基础教育不如国外。

然而,随着上海在两次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皆取得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组织教师来上海学习取经,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赢得国际性声誉。

在英国推行两年的上海掌握数学模式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所以我们组织第三批教师来到上海,期望更好地学习借鉴这里的数学教学经验。11月7日,20162017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在上海师范大学启动,英国教育部数学政策主管克莱尔福勒心情激动。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海的数学教学同样吸引了全国同行的目光。不仅如此,这里的经验做法也赢得国际社会的瞩目,英国政府斥资开展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借中国的智慧提高国民的数学素养。

上海数学经验在国际比较中逐渐凸显出来。

英国政府为两国教师双向交流买单

这是一场简短而意味深长的项目启动仪式,场内主体观众是70多名英国小学数学教师,他们将在上海进行为期12天的交流,零距离感受上海数学的魅力。他们先在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一天专业培训,然后走进43所小学数学课堂,现场听课、参加备课研讨,期间参加模拟数学课堂工作坊并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讨论。

在2009年和2012年两次pISA测试中,上海阅读、数学、科学3项测评在65个参评国家和地区中均居首位,而且数学平均分613分远高于英国学生496分,55.4%的优秀率也高于英国学生11.8%。pISA测试成绩引起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讨论与反思,并开始考虑学习上海的做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于2014年启动。该项目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的重点项目,中英两国教育部共同商定,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英国国家教学与领导力学院、英国卓越数学教学中心共同实施。在2014年和2015年度项目中,两批共139名英国教师和127名中国教师到对方国家参加交流,所有费用由英国政府负责。

英国教育部学校教育大臣尼克吉布说:上海目前在数学教学上处于领先水平,我们的孩子没有理由不达到同样的高水准。这个创新的交流项目能让我们的老师,从全球最成功的教育体系中拓展专业的技能。

2015年11月,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教师林徐劢作为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一员,前往英国诺丁汉郡敏斯特学校交流,为学生讲授分数与代数式。这里是一所见习教师基地学校,也是一片区域的数学教研中心,她通过为期3周的备课、上课、听课、研讨,把上海的数学教学理念与方法带给当地师生。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中方负责人张民选教授介绍说:不仅英国教师来中国的费用由英方负责,而且中国教师去英国的费用也是对方提供,包括交通、食宿以及生活补贴等。这项国际交流并不是各付费用,从中可以看出英国对于学习上海数学经验的热情和诚意。

从今年11月开始,上海将陆续分两批派出71名教师赴英格兰35所小学,进行为期两周的数学教学交流活动。

2014年首轮合作开启,中英各有两批教师参与互访;2016年则签订了第二轮合作协议,有了第三批教师的交流。英国政府为此不惜投入上千万英镑巨资,体现了上海数学经验在英国乃至西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张民选说。

在国际比较中发现上海数学经验

去英国交流的上海教师发现,当地教分数的时候,基本以切披萨饼来打比方,甚至不说分子、分母这样的专业术语,只以上面的和下面的来代替。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分数教学的深度和总体效果。

林徐劢分析,英国学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在解决一些分数计算题或代数计算时,会采用直观的例子帮助理解;而上海的学生更擅长抽象思维,在抽象的理解里解决数学问题。形象思维的好处是有趣、易理解,但是太过形象就不太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这是中英两国的明显差异。

上海的数学教学经验在持续的国际交流中凸显出来。张民选与英国教师广泛交流后总结道,相信与期望是上海数学教育的显著优势,教师普遍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学好学校所教的基础数学,教师和家长对每个孩子都寄予很高的期望。中国教师普遍认为,数学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学校教师总感到有责任,总是想方设法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用各种方式鼓励、引导、帮助和教育孩子,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在教学策略上,上海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小步前进与多变式。教师不断为学生搭建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阶梯,帮助学生把一个大难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由易到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学习前进;通过运用不同变式,让学生在多侧面和多形式的变化中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

概念+过程的变式教学易于应用和迁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这使得上海学生在数学能力方面,不仅高端学生优势明显,而且低端学生比例低、人数少。上海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数学特级教师顾泠沅说。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认为:在近30年数学教育改革的长期积淀过程中,上海至少形成了3条重要经验:连贯一致的改革思路、海派文化的数学课堂、强而有力的教研与教师队伍。

比如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上海的教师发展指导者队伍来源具有多样性,建立了高校、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部门等组成的教师教育资源联盟,重心下沉到数学课堂,讲究课前的教学设计,突出课后的反复改进;建立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成为对上衔接顶层设计、对下衔接课堂操作的纽带,形成了用科研的方式做教研、用教研的思维做科研的大教研格局。

此外,中国传统方法和信念在数学教学中彰显价值。比如乘法口诀表、做算术用竖式、扑克牌玩24点等方法,中国学生耳熟能详,经常在玩耍中学习,非常有用,而许多英国教师却不会用。中国有句俗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传递着数学重要而有用的朴素理念。

可以对中国教育走出去怀有信心

前不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发布《学习上海经验推进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倡议书》。倡议书提出,学习借鉴上海经验,要坚定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要立足课堂、注重研究,提倡海纳百川、择善而从;要聚集各方力量,实现教研转型,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很长一个时期,出国留学隐藏着一种潜在的逻辑,就是境外的教育比中国好,有的人甚至极端地认为月亮也是外国的圆。随着上海在两次pISA测试中夺冠、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持续推进,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赢得国际性声誉。专家提出,可以对中国教育走出去怀有信心。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曾派教师去英国,2015年9月和此次也分别接待两位英国教师来沪交流。校长张敏说:平时我们接待的外宾往往是参观听课,伴以大家感兴趣的教育问题座谈,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只能得到初步的印象和感受。而中英交流项目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国门,去英国实践日常的教学,英国教师也在这里浸润感受我们的教学,这是一种有深度、有广度的国际交流。

英国政府把本国教师送出去、把上海教师引进来,效果怎么样?英国教育部委托谢菲尔德海兰姆大学,对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开展第三方评估。初步结果发现,该项目是英国教育部最具创新意义的项目,有可能促进英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国际比较和研究归纳,英方将上海的数学教学模式定名为上海掌握数学模式。

调查显示,参加第一轮项目的48所基地学校中的多数学校在上海教师到访后,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绝大多数参加项目的英国教师认为,上海教师的示范教学已在学校引起教学变革,并帮助英国学生取得了学习进步;教师们说,该项目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促进学生对教学的深度参与,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数学素养。

2014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资助、与发达国家之间互派教师的项目,意义重大。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丁晓东说:从上海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该项目对于扩展上海基础教育教师的国际视野和教学能力,具有引领性的推动作用;对于推动中国教育走出去、扩大上海乃至我国在全球教育格局中的影响,也具有战略意义。

汉寿新闻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