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阅读技巧:抓准关键词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05-23 09:15:19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赵忠力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过程中,有句话叫做材料为王,读懂了材料就意味着发现了理解材料的内涵,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但是大部分考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却粗读略读,错过了关键信息,有些考生读得很认真,却把握不住重点,究其原因都是不会阅读,不懂阅读的技巧,那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下阅读的技巧。

一、抓住要点提示词

在申论命题过程中,一般会围绕着问题、影响、原因、对策这样一些核心内容出题,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敏感性,知道哪些词表示问题,那些题提示原因,哪些词代表对策。例如,问题的提示词:“困境、弊端、尴尬、瓶颈、软肋、不良现象、不足之处。”影响的提示词:“意义、价值、作用、有利于、有助于、不利于。”原因的提示词:“因素、要素、由……引起、由……导致、因为……所以……”对策的提示词:“建议、要求、措施、务必、希望、应该”等。这些词的作用在于只要有提示词出现,我们就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答案要点出现了。

【例题】大力度的撤并“麻雀校”和集中办学使当地农村教育出现新亮点,如:显著扩大了学校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质资源,教育质量有了保证,特别是寄宿制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积极作用突出。 但这个“撤点并校”的改革在8年的推广过程中,一系列“尴尬”也逐渐暴露出来。课题组在陕南调查时发现,撤点并校后,六七岁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几十里山路,每天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最多超过4个小时。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教育部在回复部分网友反映的布局调整导致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时指出:今后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这个回复被舆论解读为国家叫停“强行撤并”。

材料的内容很多,读起来仿佛不知道都讲到了什么,但用我们的要点提示词就会发现,亮点提示有成绩出现,尴尬提示有问题出现,要按照原则进行提示对策。这样一来,主要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二、善于运用标志性词汇

所谓标志性词汇,是提示我们有重点内容出现,虽然重点并不意味着是答案,但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标志性词汇分成三类,第一类为引出观点的词:“XX认为……、XX强调……、XX主张……、XX指出……、XX表示……、XX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重点关注领导人的观点。第二类是表示重点的词:“但是、但、然而、尽管如此、虽然;并且、还、另外; 关键是……、本质上……、主要是……”这一类中具体包括转折性的词,转折词出现的时候重点看转折以后的内容,并列性词语出现的时候在提示我们要点还没有写完,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最后一类是进行总结的词汇:“总之、一言以蔽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可见、总体看来、因此、所以”。只要这类词出现,即便前面的内容没看懂,只要抓住进行总结的词就可以了解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了。

【例题】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在这一段材料中,我们会发现有引出观点的词,李克强是领导人,所以他的话要引起重视,在他强调的内容中核心思想在表述人口普查的重要性,所以只要学会了标志性的词汇,在阅读过程中同样能助考生一臂之力。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好的方法就如同好的工具,只要工具用对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考生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充分利用要点提示词和标志性词汇,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真正做到高效答题,胜券在握!

汉寿公务员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