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今年高考语文卷最全面的分析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6-06-14 08:09:27

6月7日上午11点半,语文考试正式结束,考生们普遍反映“试卷内容覆盖面广”。北京市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今年语文试卷整体结构保持稳定,强调在实际运用中考查语文知识和语文积累,明显增加主观开放题数量,继续拓宽考生个性化展示的空间。专家称,传统文化仍是考试热点,试卷全面凸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语文试卷

试卷题目多样素材广泛

自2013年开始,高考语文北京卷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命题改革实践,形成了目前由多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和作文五个板块组成的试卷整体结构。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相关专家表示,今年试卷在保持试卷结构、题目数量、总体难度基本稳定同时,通过更为广泛的素材和多样化的题目,引导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认知与思考。

具体来看,比如多文本阅读板块,第4题要求考生利用文本中的信息,推断“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这就着重考查考生的泛读能力,体现对文本信息的检索、筛选能力的考查和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能力的考查等。另外,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能加深考生对我国深海科技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远景的认识,体现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主题。

文言文阅读,用《管子》中讲述国与国之间“经济战”的故事,引导考生进一步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文学类阅读则选取了陈忠实描述陕北“华阴老腔”“撼人胸腑”的艺术魅力的散文作品,引发考生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遗产的认识与思考。

总的来说,试卷几大板块,取材于当今科技前沿最新成果、古代重要的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现实生活等多个方面,视野开阔,覆盖面广,突出了高考语文试卷重视思想性、文化性和时代感的设计思路。

试题扎根传统又具现代格局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连中国分析,从今年语文试卷可以看出,试题关注将科技创新与文化感悟关联起来。比如实用类试题考查的核心内容是“大国利器”,强调的是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关注的是国际竞争。试卷文言文阅读这次选择的管子的文章,突出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中国古典谋略。而文学作品阅读则为《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在深沉厚重的文化体悟中,可以激发考生内心深处的文化确认与理性回归。”

连中国称,高考试题不仅具有选拨性功能,更重要的是将对今后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重要的建构性意义。2015年北京卷已将课内学习、经典阅读与高考试题勾联一体。比如中古诗鉴赏选择的是陆游的《西村》,诗歌清新明快,景致秀美柔和,心灵轻俏灵透。特别有特色的是17题,将本诗的鉴赏与陆游的名篇《游山西村》关联起来,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游山西村》脍炙人口,学生很早就有接触,特别是其中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家喻户晓,广为传颂。但学生读过、知道并不一定深钻细研,真正进入过诗句的内在脉理。这道题目,将学生的未知与已知、范读与悟读、课内与课外、经典与别类巧妙地沟通连接起来,既有助于对考生的选拨考查,对今后学生的语文学习又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连中国说。

增加主观开放题数量考查灵活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介绍,在继续坚持强化阅读、注重实际运用、注重考生12年语文学习积累等基本命题思路不变的基础上,今年语文试卷还进一步加强了对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大试题的开放性。

比如文言文第14题,考生要写出“管子谋略”对自己的启示,不仅要理解语言的表层意思,读懂文本,还要进一步对文本内容有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认识,并能立足当今,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这一题目,立足文本,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展示考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有利于扭转当前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的偏向,加强对传统经典作品中思想元素的领悟,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认识、评价其思想价值。

背诵默写的题目,今年继续坚持结合具体语境及知识点考查的命题思路,强调理解后的记忆。如由陆游的《西村》中的“小桃源”联系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诗歌内容联系到陆游的另一首《书愤》,由律诗的形式联系到杜甫的七律。部分题目考生必须真正理解背诵内容之后才能准确作答,这样避免了死记硬背,同时也体现了对“联系已知学习新知”这一学习方法的考查。

另外,除写作外,主观性题目涉及理解、分析、比较、概括、鉴赏、表达等多种能力的考查,覆盖面广泛。其中要求考生结合阅读谈理解、鉴赏或联系生活谈启示的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作答。甚至背诵默写,今年也有了开放性试题。这给考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表达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有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下面分题型来说说

多文本阅读

今年北京卷实用类多文本阅读坚持了能力立意与文化立意的导向,加强了信息综合性处理能力的考查,试题的测试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从测试材料上看,试题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表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成果,体现了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主题。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价值及其优势,世界各国对“蛟龙”号的关注与评论,与“蛟龙”号相比,“彩虹鱼”号的特点及价值。材料呼应了国家“双创”精神的提倡,反映了鲜明的时代风貌,试题的阅读和解答过程不仅可以加深考生对我国深海科技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远景的认识,更能增加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强化考生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意识,培养勇于担当的个人责任感。

从测试题目上看,本大题着重考查考生的泛读能力,即在理解基础上,对文本信息的检索、筛选、比较、辨识以及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题目突出了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第4题,要求考生利用文本中的信息,推断“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完成这道题需要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又如第8题,要求考生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发展的特点,解答这道题,需要按照题干所给的任务要求,检索、筛选三则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并对其进行整合,从而完成题目。

总体来看,今年多文本阅读试题的测试功能更加清晰,指向更加明确。这些题目启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自主阅读的能力。毕竟,阅读的目的性、准确性、迅捷性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点评专家: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计静晨

文言文

今年文言文考查取材于先秦散文《管子轻重》,在选材上有所突破,强调了中国文化的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本内容是《管子》中讲述国与国之间“经济战”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谋略的故事。试卷结构、题目数量、总体难度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巩固了高考改革的成果——强调文化立意与能力立意的结合,重视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思想性的体悟,引导考生进一步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

第9、10、11小题,保持了以往以客观题型考查对文本内容(实词、虚词、句子)的理解的方式,12小题的翻译, 这些都体现出对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强调学生平时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积累。

第13、14小题,继续坚持强化阅读、注重实际运用、注重考生语文学习积累等基本命题思路不变。13小题,阅读文本讲述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谋略的故事,运用平时对熟语或成语的学习积累评价人物表现,是对考生文本阅读理解的综合能力考查。

文言文第14小题突出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认识水平的综合考查,考生要写出“管子谋略”对自己的启示,不仅要理解语言的表层意思,读懂文本,还要进一步对文本内容有深入的思考,从古代与现实的联系角度,思考古代智慧对当代的启示: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离不开农耕,离不开自身力量的雄厚。考生要有自己的认识,并能立足当今,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这一题目,既立足文本,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展示考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有利于扭转当前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偏向,加强对传统经典作品中思想元素的领悟,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认识、评价其思想价值,引导教学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凸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点评专家: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徐南南

古诗词鉴赏

2016年古诗词部分考查了陆游的纪游诗《西村》,表现了陆游对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考生对陆游比较了解,文本难度较低。本次诗词鉴赏考查巩固并完善了2015年高考古诗词命题成果,考查名家名作,不偏不怪,重点突出,试题结构和难度稳定,同时有些题目呈现了新意。

首先,从命题的思路上,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评价鉴赏两个方面进行命题,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命题方式,容易消除做题的紧张感,非常便于学生上手。

其次,从材料的选择上,基本上遵循了考查传统名篇或者名家作品的路子,体现了对价值观的重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013年考查李白的《古风》,2014年考查杜甫的《奉陪郑驸马韦曲》,2015年考查苏轼的《醉翁操》,而2016年考查了陆游的记游诗《西村》。这些作家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家,学生可以知人论世,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同时也达到了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尤其今年主观题考查与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内容上的比较,其中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再次,从题型的设置上,基本按照2015年命题的思路进行。第一题考查诗歌内容,第二题考查诗歌手法,都是选择题,与2015年高考如出一辙,整体难度不大,但也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鉴赏能力。第三题为主观题,与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比较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与2015年的主观题命题方式基本一致,学生感觉会比较熟悉。第四题为默写,设置了6分古诗文默写,考查了《桃花源记》、《书愤》、《登高》等篇目,与去年比较,呈现出了新意。第一小题基本是记忆考查,与往年相似,但第二小题就需要学生的理解了,学生需要通过理解《书愤》中“对抗金历史的回忆”才能找出答案,而第三小题还需要了解关于诗歌的文体知识,即律诗的对仗方面的知识,否则就有可能误写,这是今年诗歌命题明显有新意的地方,可以说,这是真正的理解性默写。

点评专家: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级教师 涂洁

文学类阅读

2016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体现了“巩固”与“发展”的结合。

“巩固”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继续坚持文化与能力双重立意。今年文学类阅读选择了陈忠实的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后面的6道题从语言理解到评价鉴赏,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要求。而“白鹿原”“老腔”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去年《说起梅花》的“梅花”一样,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选文上注重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育德树人”的要求。

其二是继续体现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即关注对鉴赏与分析能力的考查。去年的第23题考查了散文“谋篇与立意”,这是文学类文本的重要话题。而今年的第22、24题都涉及到对文学作品手法的考查,体现了对文本的文学特征的关注。

其三是读写结合,即将散文阅读与作文关联起来。今年作文的第一小题要求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与去年一样,将散文阅读的文本当作作文命题的资源。

“发展”也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更加强调文本意识和深入阅读。如今年的第19题,和去年的第20题一样考查词语理解,但今年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更强调语境和文本意识。再比如今年的第21题,要求分析作者对老腔认识的变化过程,这就需要深入阅读文本,找到作者的“认识”,还要“由点而线”,梳理文章内在的脉络和作者的心路历程。

其二是明显体现了文本的文学类特征,强化了对鉴赏与分析的考查。从试卷的整体设置来看,命题显然强调区分不同文本的特点以及考查功能。第一大题的多文本阅读更多强调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与运用,体现的是文本的实用功能。而第四大题的散文阅读则强调了文学鉴赏的基本要求。今年至少有总分值为10分的两道题与此有关,可以说,是这些年来北京卷中鉴赏评价类试题比重最大的一次。

其三是强调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写作的深度关联。去年的作文题“深入灵魂的热爱”源自散文阅读文本《说起梅花》,但作文题与散文文本并没有紧密联系,可以说散文文本只是作文题的“引子”,写作时完全可以不关注《说起梅花》。而今年要求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作则强调写与读的高度结合,需要考生相对较多地关注散文文本,或者可以说,散文文本是作文的“例子”。

三个方面的“巩固”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自然反映,是语文教学研究在高考中的自然体现。而所谓“发展”实质其实是“完善”,是对语文教育既有改革成果的强化。如何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优化文学鉴赏的品质,如何落实深入阅读以及在阅读中发展思维的要求,这是今后的语文学习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点评专家: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高级教师 盛志武

稳——读写一体,双线并行

“稳”的一面,体现在形式上是读写一体,作文题从阅读题延伸出来;体现在内涵上是双线并行,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传统和个人生活的关注。

读写一体的形式在2015年高考中首次出现,用《说起梅花》引出“深入灵魂的热爱”这一文题,2016年则用《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引出“‘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这一文题,在形式上一脉相承。

双线并行的内涵则是北京卷命题的传统,在2014年仍采用单一作文命题时,就考查了“老规矩在当代被重提”这样既涉及到历史传统理解,又关系到当下生活认知的题目;2015年首次采取“二选一”的命题形式,“假如我与心中英雄共度一天”对应历史人物的了解,“深入灵魂的热爱”关系个人生活的感悟,二者并行的特征更加鲜明。在2016年作文题中,“‘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涉及对传统艺术的体悟和阐释,“神奇的书签”对应个人“读书”经验的思考与表达,是一贯命题思维的延续。

变——二选一作文题的审题构思与文体差异性

“稳”的传统应该坚守,“稳”中的“变”更值得关注。

虽然两年都有一道作文题从阅读延伸出来,但在思路上有很大的突破。2015年从《说起梅花》到说起生活中的其他一“物”,本质上是写作思路的类比,在写法上引导价值很大。作者用梅花这一具象来传达关于民族精神、民族交流等“灵魂”层面的内涵,学生也应同样借助具象的载体传达背后“深入灵魂”的意义。而2016年从《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到解说“‘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虽然在思路上仍有引导,但同时也有了限制,体现在题干要求中就是“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鼓励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展现个性化的积淀、思考和表达。

另一方面,两道作文的差异性也进一步明确。除了关注点的不同之外,还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及文体的不同。在思维方式方面,“老腔”一题强调脚踏实地的论证,要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书签”一题强调天马行空的想象,要从零开始“构建”一个故事。其中第二题的考查,对学生“想象力”的强调,可以说是建立在2015年“假如我与心中英雄共度一天”考题基础上的进一步跨越,也是本次考题的最大亮点之一。

在文体方面,这两种思维分别落实为“议论文”和“记叙文”,这也是首次明确体现在题干要求中的。(相比之下,2015年只明确了“记叙文”,另一题则“文体不限”。)未来考生有必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文体意识,不仅包括对文体形式的把握,还包括对文体目的的理解。例如2016年“书签”一题,在“记叙文”的要求之下,提出了“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的具体要求。这恰恰对应了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常见的两大误区——只顾叙事而忽视了主题的集中、仅有叙述而忽视了具体的描写。而“老腔”一题,在“议论文”的要求之下,也提出了“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等具体要求。这提示未来的考生,不仅要明确考场上“写什么文体”,还要进一步明确“做到哪些才算是写好了这种文体”。

不论“稳”的一面还是“变”的一面,可以说,北京卷的作文题正在进一步走向成熟。而这种成熟的背后,是对语文学科本质的探索和解读。学生学语文,不仅要读懂、读通、理解他人,还要能写、会写、懂得交流,这是“读写一体”背后的逻辑。学生学语文,学习的是人类、民族和社会的共同意识,同时也是自我、心灵和情感的独特体验,需要脚踏实地,也需要仰望星空,这是提升两篇作文差异性背后的逻辑。因此,未来的考生有必要全方位地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试题的挑战。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刘强

》》数学试卷

贴近生活注重应用能力

昨天下午的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记者在北京二中考点随机采访发现,不少考生表示答题很轻松,题目比较简单。北京市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今年数学卷依然考查学生应用意识、探索精神和理性思维,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重视主干知识的掌握,强调数学的基本素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近几年来,高考北京卷一直注重对应用问题的考查,“贴近生活,关注应用”已经成为北京卷命题的一个特色。例如文科第8题,以运动会成绩分析为背景,考查了考生读图识表的能力。“如今的信息化社会,有大量的数据是通过图表的形式来呈现的,人们常常需要从图表中提取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专家介绍,文科第17题,以学生熟悉的水价为背景,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预测这一完整过程,体会统计的思想,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区分难度体现选拔功能

课标指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收获。为此,北京卷在适当控制难度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一定难度和区分度的试题,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同时又可以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甄别出来。

具体到试卷上,例如理科第8题,学生可以借助方程组消元得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简单试验,猜测问题的结果,这里更关注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动手尝试的意识。考题设计精心,考生不但要选准试验的条件(红球和黑球个数相等),而且在两个球不能完全判断结果的情况下能够坚持走下去,继续试验。

专家称,北京卷的试题不仅关注知识点的覆盖,更注重知识之间的关联,几乎每个试题都有深厚的背景。例如理科第19题,是初中圆的相关问题在椭圆中的一个拓展与延伸;文科第20题,从高等数学角度来看,第一问本质上就是函数的一次近似。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各部分内容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为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奠定数学基础。

汉寿复习备考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