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各地语文高考作文题全国卷1
作文题目:材料作文
1、广东
【命题解码】
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漫画材料作文题,其中画了两个学生,即甲学生和乙学生,
第一次考试甲学生得了100分,受到家长的奖赏(从其脸上的吻印推知),甲学生很愉悦;乙学生得了55分,不及格,受到家长的掌掴(从其脸上的掌印推知),乙同学表情痛苦。
第二次考试甲学生得了98分,受到家长的掌掴,表情痛苦;乙学生得了61分,刚刚及格,受到家长奖赏,表情愉悦。
这幅漫画包含有4个要素,即人物、分数、画上印迹和表情。人物有4个,显性人物两个,即甲学生和乙学生;隐性人物有多个,主要隐性人物是甲学生的家长及教育者和乙学生的家长及教育者。分数有4个:100分、98分、55分、61分。孩子脸上印迹有两种,即唇印和掌印。唇印代表奖赏、肯定、表扬,掌印代表处罚、批评、责备。表情有两种,即愉悦表情、痛苦表情。
这些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家长及教育者认为考试分数理想,就奖赏,学生的表情就愉悦;家长认为考试分数不理想,就惩罚,学生的表情就痛苦。
纵向来看,有3种变化,即学生分数的变化、脸上印迹的变化、表情的变化。
考生写作时,从漫画内容和寓意出发,写家庭学校教育的态度、方法、评价的标准;批评唯分数论的教育观、人才观;也可联系当今社会进步中唯数字论的评价来议论。
从漫画中引出的角度看,考生可从教育学角度,写教育的态度方法是否恰当等;从社会学角度,可写如何优化评价标准;从哲学角度,可写教育与社会都要用发展的视角、全面比较的视角看问题;从文化角度,可写盈极必亏的道理,评价与处理事情都要遵循客观规律,等等。
【审题误区】
在具体写作中,有考生在审题立意方面存在对漫画寓意理解不当的问题,例如,家长要有宽容的心态,要能理解孩子的苦衷,家长要注重心理健康保健,等等;有考生只看到漫画现象,写作中又离开漫画寓意写作,或在具体写作中,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部分提及漫画的信息的掌痕、吻痕、分数变化等等,作文的主体部分却与漫画寓意无关,也是偏离题意的。
因此,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不论是根据漫画写作,还是根据一般文字材料写作,都要仔细分析其含义,在准确理解“材料”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立意写作,不能只抓住“材料”的皮毛就动手写作,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审题失误,并导致写作偏离题意。
【高分作文】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广东一考生
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到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与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在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3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也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地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广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点评】审题准确。由漫画内容到漫画寓意,通过分析两个孩子前后两次成绩及所处境况,提出“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的观点,符合题意。
善用比喻。通过比喻论证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如“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
具有较为严谨的逻辑推理,语言也甚为准确。例如,“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2、湖南
【命题解码】
今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题为漫画材料题,材料由贴近学生生活的两组四格漫画构成,第1组漫画,左边的男孩考试得了100分,笑容满面,脸上有一个吻;右边的男孩考试得了55分,神情沮丧,脸上有一个巴掌。第2组漫画,左边的男孩成绩下降到98分,神情沮丧,脸上有一个巴掌;右边的男孩成绩上升到61分,笑容满面,脸上有一个吻。漫画组在纵向、横向及交叉等多项关联中呈现出丰富的寓意,给考生提供了多元选择角度和较为广阔的立意空间。考生立意时,既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施教者角度切入,也可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者的角度切入;即可从材料的显性内容来写,也可深入挖掘其隐藏内涵。
漫画的核心元素:人、分数、吻和巴掌。“人”可以表示个人、群体、人类等;“分数”可以表示学习成绩、工作成绩、进步程度,还可理解为评价尺度、价值目标等;“吻和巴掌”,除了可以看成亲吻、掌掴外,还能表示一般意义上的表扬与批评(包括自我内心感受或评价)、奖惩措施、评价机制等;而成绩的浮动与奖惩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引发对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程度、数量与质量等问题的思考与评判,“成绩浮动”与“奖惩变化”是把握这幅漫画情境或条件的两个关键词组。
经充分讨论,并结合考生作文实际,我们对题意作如下阐释和说明:
角度来自材料,无论是显性内容还是隐性寓意,都应与材料提供的情境或条件相吻合。
考生可横向、纵向及交叉等视角,对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评价者角度得出“勿以分数论奖惩”“评价标准需科学”等基本意蕴,及发展变化看待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程度、数量与质量等思辨性命题。也可以从被评价者的角度,讨论固有评价体系下的应对策略和心理调整等。
考生也可以选择其他角度立意,判定考生文章是否符合题意,不能只看标题或个别语句,必须根据写作的具体内容而定。立意行文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寓意的范围,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可以视为符合题意。
【审题误区】
忽视图画的分数谈人生的目标,说:“优秀者,对自己的要求高,希望能够尽善尽美;合格者,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但是依旧希望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继而说“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你是否能够在某个行业中独占鳌头,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层次,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是典型的离题。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图画由“分数”“考生”“家长或老师或其他亲人”三部分构成,无论从哪个要素看,都是要抨击应试教育和唯分数论,抛开分数谈“知足常乐”等,会判为二类卷及其以下。考场写作误区:立意误区主要表现在脱离漫画含义作文,有的考生根据分数的变化,机械地谈变化,部分考生谈“大自然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变化”等等,不一而足,选材误区主要表现在部分考生一味使用古人论据,拿死人说事,对当代的教育形势一概不知,还有部分考生以偏概全,用个别名牌大学生就业艰难的例子,全面否定当今高考制度,甚至称现今高考制度比科举制度还要罪恶。
【高分作文】
标准,你为何如此重要?
当我们拿着满分试卷回家后,家长的亲吻源源不断;但当拿到一张不及格试卷时,得到的只是一个巴掌。然而我满心欢喜拿着差两分就满分试卷回家时结果却跟不及格试卷结果一样。心里不禁生出一个疑问:标准,你真的如此重要吗?
我想说:不!
不可否认,我们都想要一个达到标准的试卷,对于家长们来说便更是如此。然而,一张达到标准的试卷就能说明我们真的全部理解了知识,全都掌握了知识吗?诚然,或许家长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确实是每一个父母都的心理,但是,达到了一个标准便是亲吻,低于这个标准便是巴掌的行为真的合理吗?难道一张98分的试卷不及一张61分的及格卷。只因98分没有得到满分这个标准便是巴掌,只因61分满足了及格这个标准便亲吻。那我们学生以后要怎么做呢?
若家长坚持这种做法,那学生会不会在发现自己不能达到满分而只能达到高分,却想得到家长们的表扬,选择放弃高分而只是达到及格呢?那以后的学生是不是只会安于现状,达到及格便可。因为高分还不如一个及格标准,所以学生们会不断安于现状止步不前,不会想取得高分,那有些知识便不再去理会。我想这并不是家长们的初衷。所以,标准也没有如此重要。
正如当代诗人郭小川说:“但愿每次回忆,都对生活不感负疚。”希望家长们也明白,标准不能衡量一切,因而,有时我们也大可不必太注重标准,让我们对生活不感负疚,就像麦克阿瑟所言:“当生活都用标准来衡量时,那社会便不再有温情和喜悦。”对啊,标准确实可以衡量一些东西,但它只是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并不能代表一切。钱钟书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的导师并不用标准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付出而是结合他平时的表现综合思考。便对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定论,学生也会不断努力向前奋进。因此,钱钟书一生最敬佩的人便是他的导师,因而钱钟书取得如此的成就也受其影响。试想一下,倘若这位导师也想漫画中的家长般,如此注重一个标准,结果又会如何?还会有如此成就的钱钟书吗?他还会成为钱钟书最敬佩的人吗?
危害如此,痛心也在此。
反观当下,多少人追名逐利,只为一纸文凭和所谓的标准,争得头破血流,最后也一无所获。为何不把标准看淡些,正如汪国真所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这红尘,太污太苦太锦簇;这人情,总浮总疏总麻木。愿我们所有人都能把标准看淡些,然后去追逐诗意和远方,不留负疚。
【点评】此文开头采用对比手法阐释漫画寓意,接着就势点题,亮出中心论点,与一般作文的开头迥乎不同。论述的时候有侧重,重在论述标准的危害:“不断安于现状止步不前,不会想取得高分,那有些知识便不再去理会”。
此外,这篇议论文逻辑严密而又富有文采,具备议论性散文特质,如考生在引用汪国真诗句后,用“这红尘,太污太苦太锦簇;这人情,总浮总疏总麻木。愿我们所有人都能把标准看淡些,然后去追逐诗意和远方,不留负疚”收束全文,呼应前文诗句,又让文采芬芳四溢。
考生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并没有一味否定标准,考生认为标准确实可以衡量一些东西,但它只是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并不能代表一切,观点就极为辩证和深刻。
3、湖北
【命题解码】
2016年全国一卷在千呼万唤中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让所有的师生“大跌眼镜”的是,今年的全国卷不是考查的呼声正高的“驱动作文”,不是考查的甚嚣尘上的新闻热点、焦点事件,也不是所有权威机构预测的创新意识、传统文化传承等等,而是重拾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以漫画为作文材料的“老式”作文题型,让人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我们只能说,今年的全国卷让一切的猜题和押宝都成为泡影,题型的变化消减僵化应试的消极影响,有效地规避了宿构和套作,这正是高考命题所倡导的。
其实,漫画作文是以前全国高考作文考察的一种重要形式,历年来考察到漫画作文的有:1983年的《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1996年《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2007年《摔了一交》、2010年全国一卷的《猫捉老鼠》。漫画因为自身的隐喻性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但是由于它自身的形象性,使联想和想像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再加上题目中的提示语,从而也就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因此,漫画作文是有章可循的,“拨开迷雾”就可以“见到真容”。
那么,如何写好这幅以“考分”为内容的漫画作文呢?
一、研读画面析内涵
画面的内容是主体部分,是审题构思的关键。我们在研读画面时,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漫画中的人、物、景、情,把握其性质,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这幅漫画内容为: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脸上留下了亲吻的嘴唇,意为受到了表扬或者鼓励,第二次考了98分,脸上留下了巴掌的印痕,意为受到了批评或者惩罚;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脸上留下了巴掌的印痕,意为受到了批评或者惩罚,第二次考了61分脸上留下了亲吻的嘴唇,意为受到了表扬。
二、类比联想巧立意
漫画通常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在形象主体中寄寓了深刻、丰富的主题思想,我们要学会类比联想引申到社会人生。从漫画中的人,我们可以可以想到自己,也可想到某类群体,甚至可以抽象为人类这一集合概念;人物手举的分数,不仅理解为考试分数,也能理解成人物品质,道德素养,甚至理解成某个团体或国家的文明程度;人物脸上的唇印、掌印,看成亲吻、掌掴之外,还可视作一般意义的表扬与批评。而成绩浮动与奖惩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引发考生对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程度、数量与质量等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据此,我们可以从直观上立意,从当前教育的问题去生发,比如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问题,对孩子期望与现实情况的问题,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如何比较参照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孩子学习成绩的进步与退步问题等。从这方面立意,可以谈树立正确的全面的教育评价观问题。也可以谈奖赏和责罚的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于家长或老师所持赏罚的标准。
行文时,若能从跳出教育的角度着眼,文章可能会写得更有深度、更有新意一点。围绕“分数论”,我们还可以扩展开来思考,从社会与国家的层面去切入,比如如何看待经济发展的问题,唯GDp论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如何国民素养的问题,就是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等等,从这方面立意,可以谈物质与精神的问题,可以谈经济发展快与慢的问题。
无论是教育的层次,还是从经济、素养的层次立意都能够写出好文章,但我觉得,后一种立意一定会更有新意一点。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立意,也并非写不出好文章来。
【审题误区】
1.游离主题,另起灶炉。虽然今年高考作文多以“漫画作文”出现,题目宽泛,基本上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不少考生脱离教育的话题,谈“找准位置”“坚持”“诚信”等主题,均是偏离主题,立意错误。
2.穿靴戴帽,偷梁换柱。在阅卷中,感受比较深的还是有很多学生写“穿靴戴帽”之作。作文在开头和结尾硬加进一些空洞的套话,点一下题目或话题,但文章主体部分却另起炉灶,写的是与题目或话题“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比如有一考生开头点了下漫画内容,涉及到下漫画内容,中间部门脱离漫画内容,谈论什么是宽容,为什么需要宽容,最后又扯到教育话题这就是典型的“穿靴戴帽”、偷梁换柱的跑题作文。我记得这篇作文仅得了20分。
3.就事论事,缺少拓展。在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就是在就漫画说漫画,仅仅是围绕漫画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缺少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缺少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升。还有的就是单一扩展漫画内容,这类作文只能评定为三类文。
【高分作文】
差别待遇
赞扬与责骂的差别在哪儿?
对于小明来说,是一百分与九十八分间的毫厘。
对于小亮来说,是及格与不及格间的跨越。
看似的差别待遇毫无道理,仔细思索却能悟出其间的合理。
如他人言、人生来不平等,自呱呱坠地时起,每一个生命便是一个独自的个体,有着其属于自身的优劣与价值,生而如此,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单薄的规矩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
千年前,圣人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敌国的巨贾,有位极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是,而孔子,则成为后世称赞景仰的伟大教育家,究其根本,在于其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扬其长补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待遇”,才使得每个人都得尽展其能,各得其所。
社会对于每个人,应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既不能缺少轰隆雷鸣的马达,也不能松懈默默无名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可能对于小亮而言,九十分是他永无无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尽其所能的结果,若是我们只是用统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世间将会埋没多少奇能与怪材!
是的,我们社会需要差别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书画只求神形俱备即可;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显赫战绩位列上将,蔺相如以如莲巧舌精巧说辞为上卿;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铺写精致,《我在故官修文物》中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差别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
由此观之,作为肩负向国家与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的学校,更应抛弃条条框框,拼弃墨守成规之道,改革创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每一个莘莘学子的独特光华,以不同的标准,相同的诚意,培养出各取所长的栋梁之材!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
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我,愿养我浩然之气,展我独特风采!
“差别待遇”不差别!
【点评】
内容得分:文章层次分明,论据充分,说服力强。首先,作者分析漫画,思考差别待遇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接着,作者结合孔子的因材施教、社会的各行各业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差别对待的重要性,最后水到渠成的引出观点: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文章内容充实,材料丰富。
文章语言流畅,富有意蕴。善用长短句,富有节奏感。
文章善于引用,材料丰富,文化底蕴丰厚。
4、江西
【命题解码】
今年全国新课标I卷的高考作文,出人意料,属于漫画作文。这可以看作是早些年漫画作文的回归,也可以看作是命题者反押题的举动。从漫画的内容和寓意来看,这道作文题仍然属于社会的热点问题,即家长或学校对待学生的教育方法、教育态度。首先,应该明确这幅漫画的中心话题就是“该如何看待分数升降时的奖惩”,不仅可以从教育者的角度写,也可以从受教育者自身的角度写,还可以从教育原则、理念的宏观角度写,而且每个角度都可以选择从正反面中的其中一面来写,也可以正反面结合来写。实际上,目前高考作文题特别注重可切入角度的多样,以便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这道题还是不难写的,也不大会脱题偏题。谈论学习成绩,对教育的评价,考生是不陌生的,也是有话可说的。由于文体不限,考生可以记叙自己的经历,来表现中心;也可以议论教育评价机制,对目前教育中“唯分数论”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表达上,可以适当地运用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说服力。
审题方面:这则漫画的内容不难理解:一个学生第一次考试得到了100分,受到了表扬;而在第二次考试中得到了98分,仅仅后退了2分,却受到了批评。另一位学生第一次考试得到了55分,受到了批评;而在第二次考试中他得到了61分,得到了表扬。审题时就此展开,可以谈论学生的进步与退步,也可以谈论教育工作者(学校、家长或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如果从漫画的寓意来看,可以从教育方面延展开去,议论社会上的评价机制,进步了就要得到表扬,退步了就要受到批评。然而,仅凭“分数的升降”就进行奖惩,这是否合理呢?行文时可以就此展开议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立意方面:从漫画的内容和寓意来看,这道作文题的立意也有很多。应该说,漫画所反映的问题也很有现实感。当今,正处于教育改革时期,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争论还继续,学生的进步与退步是否仅仅凭借分数,社会、家长、学校的评价是否仅凭分数而定,这些都是目前摆在教育界面前很现实的问题。作为漫画这种表现形式,本意是用夸张的形式表达对某种现象的讽刺和批评。从这一点上来看,对漫画的内容提出批评则是符合题意的,批评人们对教育的“唯分数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只凭分数来评价学习是否进步,这也不太合理,不太合乎事实。当然,这道题还可以分析得更深入些,可以评论社会上的一些评价机制:只要是进步就值得表扬,只要是退步就要批评,而不顾客观实际情况。这就使得本道题的立意更为宽泛而深入。
选材方面:对于漫画所反映的问题,考生还是非常熟悉的,而且还有很多独特的体会。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议论教育中的“唯分数论”现象,也可以议论教育中以分数进行奖励或惩罚的现象,还可以展开议论社会上同类的奖惩机制现象。考生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可以记叙在师生在分数面前进行奖惩的情形,也可以记叙班级某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情况,甚至还可以记叙社会上在选拔人才等方面的考核情形。在写作时,考生或阐述自己的看法,或表明自己的态度。或通过记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还可以写成书信,对收信者(家长或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自己的看法。
【审题误区】
1、注意审题立意方面的误区。不能脱离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进行写作,如谈论“责任心”,“盲目批评”,甚至批评漫画的作者,思想太平庸,拿这个立意浅显的漫画来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时,不能去大谈特谈漫画这种表现形式的优劣,另起炉灶去写与漫画毫无关系的内容。
2、注意文体语言等方面的误区。这道作文题要求文体不限,其实并不是在文体上没有要求。在写作时,考生要注意,你选择了哪种文体,就一定要遵照所选择的文体进行写作。如写记叙文,就一定要重点记叙事件,而不能用很多篇幅去议论或抒发情感;如写议论文,也不要去大段大段地记叙描写;一定要注意各种文体的格式。
不因分数论奖惩
一个学生,第一次考试得了100分,受到了奖励;第二次得了98分,却受到了惩罚。另一个学生,第一次考试得了55分,受到了惩罚;第二次考试得到了61分,却得到了奖励。前者显然是退步了,而后者自然是进步了。退步需要惩罚,进步需要奖励,这也许就是大多数家长认同的标准。但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家长们也应该有不同的态度,不能只因分数的高低就给孩子下“好学生坏学生”的定义,从而进行奖惩。这是对学生本身极大的不公平!
司马迁曾说过:“一生之为优,非即学矣。”学习成绩的好坏,就如一顶帽子。帽子好不好看,跟帽子底下的人关系不是太大。学习固然重要,但要是让学习成绩成了它的替身,就会给学生增加不小的压力,让一些学生产生恐惧感,害怕学习,甚至不敢去学习。相信,这也是家长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吧。
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随之进行奖惩就会产生成绩的差异。对于每一个学生,家长都应该给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审视的标准。这就要求家长们在学生身上多用点心,经常与之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给孩子定一个适当的标准,使其努力。若达到了自己的满意的结果,则可给予相应的奖励。如果孩子在学习方面特别突出,经常考满分,家长也应该给予奖励。若某次没有达到满分,家长也不应该去惩罚孩子,而应该去鼓励他,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下次一定会考好。反之,则容易让孩子害怕自己考不好,从而害怕考试。总而言之,家长对孩子应该多鼓励,需要惩罚的时候要慎重考虑。
就拿漫画中的例子来说吧,第二次考98分的学生,虽说比第一次少考了2分,但可能98分仍然是班上最高分。而第二次考61分的学生,尽管这次进步了6分,但有可能他的这次成绩仍然是班上倒数呢!因此,家长们的奖励或惩罚应该要非常慎重,不能只看绝对的分数。
同时,对于一些工作很忙没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来说,学习成绩则成为了家长对孩子近期表现的一种审视工具。尽管如此,家长们也不能片面地将成绩看成全部,应该多与老师、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力求融入孩子的学习当中,相信这也会使出门在外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更放心吧。
不因分数论奖惩,家长们的老思想必须被打破,还学生一份理解、包容与鼓励!
【点评】
立意精当,论述深刻。本文先概括漫画的深意,从中得出观点:不能只因分数的高低进行奖惩。接着从家长对待孩子应该“多鼓励少惩罚”,应该有一份“理解、包容与鼓励”,这样的论述使得文章非常深刻。20分。
角度新颖,突显理性。文章从“分数”奖惩这个角度立意,非常新颖。一般而言,因分数而奖惩名正言顺,这也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本文而另辟蹊径,论证“不因分数论奖惩”,应该看重孩子的多种表现,显得非常理性。
语言委婉,满含情感。本文在论证观点时逐层深入,娓娓道来,语言柔和而委婉,极容易让人接受。同时,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使得文章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5、山西
【命题解码】
漫画是一种运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这些作品既有纯娱乐性的,也有社会性较强的。因此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题,给学生设计出的其实是一个有伸缩度的创作空间。考生对作品的理解建立在一个体现自我的自由的生活阅历基础之上,命题的宽度应该是最大化的,不论什么状况的考生,他眼中看到的必然有属于他自己的那个世界。如果从难易角度上分析,视野决定了难度,该题目的审题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理解层次上,因此这一环节从表面上看似乎会容易一些,而关键则体现在如何把自己的理解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如果从区别度上来分析,那就要看学生是不是能够真正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跨越,或者说能不能把一个材料立体起来去分析,而非简单地停留在一个平面上的解说,这无疑也是对考生优异程度的一个测量维度。因此,该作文题以最为宽松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从入题角度看,该漫画主体是两个孩子在不同分数状况下得到的不同评价,画面简洁但指向明确。因为“孩子”“分数”“奖惩”等元素的出现,学生会直接把主题指向教育评价,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从细节上看,纵向比较,分数比原分数高得到奖励,比原分数低得到惩罚,依据一般的评价结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就在出在横向比较的悖谬,我们会发现,在结果性评价一栏中,恰恰是分数高的受到了惩罚,而分数低的却得到了奖励。从这个角度看,自然会引起我们对评价制度的质疑,这种质疑当然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评价,它可以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就评价体系合理与否的解读就成了衡量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可以说,从质疑的这一层面上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学习思维与学习品质的社会性延展。
【审题误区】
因为该命题画面表达内容相对直观,学生在审题时难度不大,加之漫画作品的理解层次因人而异,这就给各个理解程度的学生留下了创作空间。如果说在行文中有什么处理不当的话,可能更多地会表现在对既定观点的纠缠上,从而无法实现论说文的表述功能。
比如有的学生会直接去写有关教育评价的问题,但是却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只是根据表象不断强化自己的个体情绪,基本停留在对“唯分数评价”这一观点的批判上,而现实生活中,根据分数高低进行评价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从画面上也读不出更多“唯分数论”的内容,学生单纯运用大量事实举例强化这一观点的过程,暴露出的恰恰是自身论证能力的局限性。
以谁为准
《墨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耕柱子受到墨子的批评后说:“老师,你这么严厉地批评我,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用牛和马,你认为赶牛好还是驱马好?”耕柱子说:“当然驱马好。”墨子问:“为什么?”耕柱子说:“驱马,马可以跑得更快,牛则不然。”墨子说:“你就是这样一匹可以驱赶的快马啊!”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地,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文学评论中,人们常常会提到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这就说明,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会因个体的生活环境以及阅历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对待不同的人我们自然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人际交往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的“白金法则”,那就是: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我想,这里面蕴含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漫画中的两个小男孩,因为分数的缘故,都有过相同的奖惩遭遇。左边的小男孩,考100分受到了表扬,考98分就挨了批评;右边的小男孩,考55分时得了批评,考了61分就轻松地得到了表扬。有人会认为,横向比较,分数高的得到的是批评,分数低的得到的却是表扬,这显然违背了公平原则,应当口诛笔伐,一吐为快!可如果你还记得耕柱子的故事,你就会明白,这只是对二者的要求不同而已,如果把评判两个人的标准定成一致的,而忽视了他们原有的基础,难道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公平吗?
其实,早在2500年前,一代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孟子则将这种方法予以了继承和完善。孟子认为学生有这样几种:第一种是个人修养极好的学生,只须稍加引导,就好比及时雨加于草木,会迅速地滋长发育,成为楷模;第二种是长于德行的学生,经过熏陶之后,便能成为德行卓著之人;第三种是长于才能方面的学生,经过点拨就会成为通达多能的人;第四种是各种资质都一般的学生,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解惑、释疑,以帮助他们脱困;第五种则是因地点和时间的关系不能当面授教的学生,可以闻知老师的道德学问,借自修的方式进行教育。如果要说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这样的观点才是真正从个体发展角度出发的,是值得现在的我们反思的!
认同世界上人与人之间都会存在差异的事实,就不应该用完全相同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而应避其所短、扬其所长,促使每一个人都能走向属于自己的完美空间。当然,要采用怎样的方式来处理好这个矛盾,就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的思考,毕竟那不是一个巴掌或一个吻可以解决的!
【点评】
入题自然,论述有序,观点明确。以耕柱子的故事落笔,容易让读者走进文章,使得提出问题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论述过程中,能够始终将评价行为置于人际交往的高度,既显得温和贴切,又能时时引起读者的思考,让阅读行为与现实参照融为一体。同时,在材料选择上,能够沿着传统文化的脉络进行合理布局,则为文章增色不少。
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用词稳健。作为论说文,没有带给读者生硬之感,却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给人一种轻松从容的味道。以朴实的文字配以有延展度的思想,让读者在循序渐进的引领中走向豁然。
论说文的辩证尺度把握娴熟,既能将不同观点的合理性正向地呈现给读者,又能自如地周圆个人的观点。作者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有力地佐证了自己的观点,也使得文章有了厚度。(互联网)
汉寿复习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