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边组织了全科模拟考试,初三年级共989人次参与。老师们认真细致地批改考生试卷,在考后的12小时之内,就把考试情况反馈给了家长。
成绩不是考试的唯一目的,考试是一种了解和检查学习效果的手段。针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老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调整,优化学习安排。结合答题数据和批改过程中的发现,我来谈谈四个重要的问题。
一、 诚信为本,远离搜题软件
本次考试中,老师们发现:
1)有的学生能做对全部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但是,他们却做不出大题中一些基础题。
2) 24题几何综合题,25题代数几何综合题,每道题目分别有(1)(2)(3)小问。有的学生没有前两小问的解题思路,但却能做对最难的第(3)小问。
3) 最后一道压轴题,一些学生的答案是(-2,-5)。因为软件搜到的题干条件是三角形pAN和三角形AOD相似,而考题中的条件是三角形pAN和三角形ABD相似。
……
面对如此明显的情况,老师们如果都看不出猫腻来,那只能说明这群老师的智商IQ卡需要充值了。
技术的进步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诚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与其作弊答题,那还不如拒绝参加考试。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呢?2个小时的时间,去看一场NBA,去看一部电影,该多好啊!
针对线上考试,老师们会积极地建立答题反作弊机制——修改题干数字和条件,调整答题选项,改编题目,从而增加拍题搜题的成本。但是,学校的作业怎么办?
有的学生总能写对学校作业,但是一到大考就考不出好成绩。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并不能完全了解孩子的学习行为,还很疑惑于为何孩子的成绩反差这么大。
其实,搜题软件并没有原罪,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学生利用软件就是为了抄写题目答案,并不会利用答案提示去重新思考问题。学生在平时练习时,就放弃思考,不重视训练,那在大考中又怎么可能考出好成绩呢?
另外,作弊问题还受家庭氛围的影响。正如一位妈妈说得一样:孩子作弊和家长有很大关系。有的家长很看重分数,他们的孩子最怕开家长会,因为开完后就是一顿猛批,甚至狠打。成绩不理想就会遭到家长训斥,孩子自然会搞小动作,让自己的分数好看些。
家庭本应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但是,一些孩子却在家庭中感受到社会的“世态炎凉”, 考得好,能吃好的;考不好,饭都吃不了。我想,要关心孩子,要重视教育,那就应该抓过程,而不是抓结果;我们也只有抓好过程,才能有更好的结果。
二、重视基础,重视概念
在学习和教学中,“我觉得”是最大的敌人。什么是简单,什么是难度大,不能凭“我觉得”,只能依赖于数据的分析。换句话说,题目本身的难度设计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学生的正确率。在线考试和在线学习的最大优势就是数据积累和分析,我们能发现,一些难度大的题,学生做得还不错;一些“简单”的题目,学生的正确率却很一般。海边的讲义和练习需要让家长每周打印,我们不直接提供一学期完整的讲义,是因为每周都需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
这是本次考试选择题的统计情况:
第10题是选择题最后一题,本就是拉分题,正确率不高很自然。我们来看看第4题和第7题。第4题是一道关于圆的概念题:
此题正确答案是B。选A的学生忘记了直径也是弦,而两条直径可以互相平分,但是它们并不垂直。选C的学生忽略了同圆或等圆这个前提条件。选D的学生没理解相切(只有一个交点)和相交(有两个交点)的区别。
第7题是一道二次函数解析式的题目:
此题正确答案是C,很多学生的答案是A,错误原因在于混淆了二次函数顶点式和二次函数一般式。学生看到图像过点(0,1),于是就直接判断解析式应为 +1。而在A选项中,我们知道,当x=2时,y=1;当x=0时,y=5。
那如何才能抓好基础,保证中低档不丢分呢?
学生想要抓好基础,有赖于知识点的串联,同时,学生需通过独立做题,边做边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越是基础的题目,越要重视复现和独立思考。根据人的遗忘曲线规律,我们应以独立练习的方式,在学生该复习的时间节点上给与刺激,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更何况学生们的练习,海边是有辅导老师的批改和指导的。
三、积累常用解题技巧
中考高考是标准化考试,考试范围和题型都很稳定,大多数题目都有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我国的教育,总被批评为“这是赤裸裸的应试教育”,但是,我想说,我们的应试教育水平不是太高,而是太低。正因为应试水平低,学校才会让学生反复刷题,试图利用题海去解决问题。效果如何,你懂的。
适当的题目训练确实很有必要,但是,学生更需要的是总结和整理。来看看解答题第17题:
有的学生做此题时,先解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然后再把m代入到要求的代数式中去计算。这样麻烦的处理方式,使计算步骤变多,增加出错的可能性。海边长期班学生本题的正确率很高,那说明学生们听进去我说过的话了。我在课上反复讲,这种类型的题目在中考里只有一种考法——先利用降次或消元等技巧变形,然后再进行化简求值;永远先化简,再求值。
再来看看第23题
我喜欢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加没有无缘无故的前一小问。综合大题每小问之间是有逻辑联系的,否则,“综合”二字如何体现。很多学生做出了23题的第(2)小问,但是不知道怎么解决第(3)小问。其实,看到要求的 BM/BC 是线段之比,我们就可考虑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解决。而第(2)小问证明出的两角相等,又引导我们想到相似三角形的AA(角角)判定。既然这两个条件都指向相似,那学生就可以在圆中寻找三角形来解决。
学生不需要题海,但是老师需要题海。老师自己要跳入到题海中,整理和归纳出解题技巧,帮助学生高效备考。所以,我在课上会总结和强调:
1)在中考里,求线段长只有3种办法,可利用勾股定理、相似等求值;
2)在中考里,线段最值问题,只有两种考法: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
3)在中考里,化简求值题只有1种考法,可利用降次和消元来解决问题;
4)在中考里,题目中出现两个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时,优先考虑寻找旋转的全等三角形。
……
这些课上的内容, 我希望学生们做好笔记,下课时再消化和整理。当然,只上课并不够,我们在练习中会设计相应的配套题目,希望学生们认真完成周周练或天天练。不愿意做精挑细选的题目,但又想快速提分,那博宇不才,着实不知该如何实现,只能等待高人的指教了。
唯有积累好解题技巧,学生才能考出好成绩。什么是积累?我不关注学霸学神的实践方式,我只知道大多数学生需要动起手来,把知识、模型和技巧给整理到笔记本上。提供我的一个学生的整理,供参考:
四、 上课懵懂状态
家长让孩子分析考试时,很多孩子都喜欢以粗心为由来做解释,而家长也就认为孩子真的是粗心了。所以,常有家长来问我,“我家孩子总是粗心,该怎么解决呢”。
事实上,很多学生做错题目,不是因为粗心,而是真心不会做。那如何判断粗心和不会做呢?很简单的一个鉴定方法,一道题目给足30分钟的做题时间,学生如果仍不会做,那这就属于不懂。如果考试时没做出,回家重做能搞定,那就属于熟练度不够。本次期末模考中,就算给再多的时间,对于有的题目类型,有的学生就是没有思路,这值得家长重视起来(有条件的家长,要请专业老师帮助诊断分析)。
那为什么会不懂呢?除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外,上课状态是值得分析的一个问题。不管是由于老师的水平问题,还是孩子自己注意力的原因,一些学生上课时是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在听些什么。
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请家长们也在网上报一个课,比如日语课、哲学课等,重当一回学生,感受听解30分钟却仍晕晕的状态。为了更好地实践教学和理解学生,近一年来,我就报了一些我不熟悉的领域里的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经历,我发现:
情况1:有的班级上课讲得快,但有的学生实际水平并不符合班级要求,学生上课时就会处于听天书状态;
情况2:有的老师的水平真的一般。面对逻辑性不强的课程设计时,学生听了很多东西,却把握不住关键点和主线,自然容易懵;
情况3:老师讲得不错,学生大致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但是,由于是综合性的讲解内容,学生受限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当老师提及前面学习过的内容时,学生就会出现懵的情况。
上课没听懂——下课不会做作业——用软件搜题或同学之间互抄——考试成绩不好——没自信学习——没兴趣上课。这样的故事,真实发生在很多孩子身上。
把孩子送到学校或给孩子报个班,只代表做了一件事情,不代表做好一件事情。家长需要和孩子深入沟通,了解班级班型是否合适,了解老师的讲解是否清晰,并督促孩子进行查漏补缺。正如情况3中所分析的一样,学生上课能跟上好老师的节奏,但课上的一些要点,孩子并没完全搞懂。如果课后不解决,小问题积累起来,就会成为大问题,这就是为何很多学生无法突破综合难题的原因。扫清每节课的内容,扫清每周学习的内容,学生只有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才能确保成绩的稳步提升。
最后,我再次强调,成绩不是考试目的,定位问题、分析原因、调整节奏,才是更值得关注的事。有的学校平时考试少,孩子的学习问题没有及时暴露出来,等家长发现时,那已经晚了。
文 |试题君专栏作者被大学霸:傅博宇Leo
微信搜索:shitijun009[长按可复制]
关注这号的人,考试成绩一般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