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青年研究》杂志编委会召开2017年度全体会议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7-01-19 05:12:36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新闻

《北大青年研究》杂志编委会召开2017年度全体会议日期:2017-01-18 来源:北大新闻网 作者:

2017年1月16日上午,《北大青年研究》杂志编委会召开2017年度全体会议,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梳理杂志的发展成果和办刊经验,探讨下一阶段杂志的努力方向,并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主题进行研讨。来自校内外的领导、专家、编委和全校多个系统干部教师50多人参加会议,杂志编委会主任、校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周文辉,《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主任卢丽君,《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毛殊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副主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执行主编郑端,《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寇红江、执行主编杜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部副主任余洋、编辑罗佳,《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李江静,《北京教育(高教)》编辑部主任于洋,《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陈九如,《高校辅导员》编辑部副主任王海宁,以及《北大青年研究》特约编审包和春等校外编委和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学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霍晓丹,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团委书记陈永利,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孙华,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吴艳红,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征微,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杨爱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海骅,杂志主编、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蒋广学,以及哲学系教授张翼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会峰,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姚静仪,教务长办公室副主任宋鑫,图书馆馆长助理刘素清,党委政策研究室吴旭,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吕媛等校内编委和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学工部部长张庆东主持。

蒋广学以“聚焦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努力搭建全环境育人工作交流平台”为主题,作2016年度杂志工作总结和2017年度工作规划。《北大青年研究》2016年共编辑出版4期杂志,发表120多篇文章,逾70万字;推荐外发文章65篇,核心期刊转载比例进一步提高,作者群体进一步扩大,杂志研究的多样性与专业性得以有效提升。

编委会副主任陈永利宣读了《关于表彰〈北大青年研究〉杂志2016年度优秀作者和优秀编辑的决定》,叶静漪为优秀作者和优秀编辑颁奖。优秀作者代表,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郑清文结合自己近年来给杂志的多次投稿,就文章与思想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表了感受与思考。优秀编辑代表、政策法规研究室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陈威则从高度和深度两方面,发表了自己作为杂志编辑的切身体会。

优秀作者合影
优秀编辑合影

会议第二阶段,蒋广学系统地阐释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背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北京大学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理念调整的新形势,对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如何相统筹、相协同、相促进、相创新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新方法、新路径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围绕新时代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如何加强协同育人效果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在杂志的发展建设问题探讨方面,包和春在梳理杂志12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要对杂志定位与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建议把杂志办成公开刊物提上日程,以促进杂志更好发展。郑端表示将与《北大青年研究》一如既往地紧密联系,转载具有理论分量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周文辉结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的定位,提出要加强全环境育人理论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也建议在网络新青年的相关研究中关注研究生群体。卢丽君谈道,最近几年《北大青年研究》正逐步成为北大立德树人工作不可替代的交流平台,是德育刊物发展建设的学习样本。余洋认为杂志定位清晰、主题明确,在相应领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陈九如认为杂志2016年发表了大量兼具规范性与学术性、选题好的优质稿件;希望2017年看到更多具有学科优势、专业优势、资源优势的优秀文章。

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题研讨会上,毛殊凡认为,研讨会的主题由2016年的“青年主体性”发展为2017年的“创新人才培养”,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和变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的最多的就是创新,北大在网络思政和全环境育人研究方面始终处于创新的前沿位置。寇红江认为,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目标,要有所作为,且大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与创新人才培养产生共振。王海宁认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要加强协同育人的政策支持、理论研究和机制完善,同时注重先进典型的作用,以更好地实现协同效果。张翼星结合自己发表的文章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对学生有真感情,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培养问题意识;创新从问题中来、从独立思考来、从深入研究来;由问题产生兴趣,由兴趣产生独立思考,由独立思考产生扎实研究,从而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张会峰认为,创新人才培养是目的,而人才培养创新是手段;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网络时代的确遇到了挑战,但传统思政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可以同向同行,而并非此消彼长。

会议最后,叶静漪作总结讲话。她简要回顾了杂志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并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编委、作者和编者致以真挚的感谢。她充分肯定了《北大青年研究》近年来对学校发展建设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对杂志发展提出殷切希望。她指出,杂志编委会要全面、有效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尊重时代、尊重变革、尊重科学规律,并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体性,主动加强协同育人、全环境育人等领域的问题研究。学校的核心工作是育人,北京大学致力于培养“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人;而《北大青年研究》的核心关键词和研究对象,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北大学子和青年大学生。基于“互联网+”已经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背景的现实,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网络上拓展思政教育新局面,更要率先垂范,合理使用网络,践行深度思考,倡导经典阅读,加强理论研究,深入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实践中去,努力贴近青年、服务青年、教育青年。叶静漪表示,学校将继续全力支持《北大青年研究》的发展建设,促成其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使其在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承变革、守正创新的发展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代表全体合影图

研讨会上,青年研究中心(网教办)还集中推出了2016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包括专著《全环境育人理念的探索实践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创新》(北大出版社,2016年5月版)、工作报告《北京大学2016年度网络舆情分析报告》等。

附:

青年研究中心2016年度部分研究成果展示

研究成果展示图

《北大青年研究》杂志2016年度优秀作者:

郑清文 罗永剑 康 涛 李 杨 国 桓 廖秋子

《北大青年研究》杂志2016年度优秀编辑:

陈 威 熊冰雪 张 辉 侯欣迪 马丽晨 王 金

编辑:白杨

汉寿大学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