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到了学期末,很多大学生都在感叹又结束了一学期的课程。还记得学期初有大学生抱怨国内一些大学学费太贵的问题,还有一些学校因此被顶上了热搜榜。
然而,相比国外大学的收费标准,国内大学的学费一直处于较低标准,平均每学年3000-5000元。而国外的大学,例如美国,综合排名前三十的大学,每学年收费基本上在3.3-4.3万美元。这个数字对于普通的美国家庭来说也是相对庞大的,美国几乎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课余时间在外兼职补给高昂的学费,但鲜少有同学抱怨学费收费过高或将学校收费顶上社交媒体的热搜榜。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美大学体制的差异,中国大学多为公立大学,学费费用由当地的物价局统一制定,并有国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不满学费太贵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和高额学费“不成比例”。例如,很多大学生在抱怨学费太贵时发出了“我们不值得交这么多学费”的言论。可是,学生抱怨学费太贵的同时,某种程度上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不可否认的是,中美大学在教育体制上的确存在差异。美国的大学课程数量较少,但课程难度、课程压力较大,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力十分集中,并且课下付出课堂上2-3倍的努力,甚至每天的作业都会计入期末成绩评定,课堂上还不定时会有大大小小的随堂测验,所以美国大学生平时学习节奏十分紧张,在这样教育体制的督促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大学生活也较充实。
可是中国大学往往课程数量较多,课下压力较小,且大多数依靠学生自觉性完成学习任务。于是这就造成了有“拖延症”和“偷懒症”的大多数中国大学生自觉性较差、平时学习节奏较懒散,老师建议的书单几乎不读、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几乎不做,平时遇到老师不点名或自己不感兴趣的课就习惯性翘课,由此造成“一学期什么知识也学不到”的错觉。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部分大学,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十分明显,学生平时十分懒散,很少有人坚持去图书馆借书,课堂出勤率也并不高,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玩手机的现象普遍存在。
大多数中国学生,都是在经历了十二年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应试教育后考上大学,对老师的督促和硬性作业有一定的依赖性,一旦标准放松,他们就会将责任推卸给老师和学校,将自己的懒惰归咎为“大学老师不够负责人”以及“学校教育不到位”等因素。因此,在大学学费突然升高时,学生们认为,学校并没有付出与高学费匹配的努力来培养他们。
但其实仔细想想,大学里供学生使用的资源存在在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学生每天的水、电费用、食堂的成本费、教授们的课时费、图书馆所有书籍的购买费、教学楼资源的使用费、学校各种为学生服务的员工的费用等等,这些费用算下来,如果一个学生将这些公共资源充分、合理地运用,那么一学年七千块钱左右的学费并不算太贵。
总的来说,那些高喊着“学校学费过贵”、“在学校的学习不值这么多钱”的学生,其实是将自己的拖延症归咎于老师和学校,为自己的懒惰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大学之内,有大师,有大学问,有大道理,还有大理想以及大目标,如果一个学生能将这些都收入囊中,在他拥有一个充实、忙碌、有意义的大学生涯之时,是不会过多抱怨学费是否从四五千升到了七八千了的。
汉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