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8日,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江苏省对外友好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南海研究2016年度论坛”在宁举行。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欧阳玉靖,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马新民,国际海洋法法庭大法官、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原所长高之国等120多位国内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李建平,江苏省对外友好交流促进会、省人大原常务副主任林祥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颖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南海中心执行主任朱锋主持。
杨忠简要回顾了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他指出,组建以来南海中心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多学科、多单位协同创新为路径,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特别是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咨询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积极谋划、奋发有为,初步实现了对内服务国家战略决策、对外宣讲我国南海话语的目标。他期望未来南海研究要继续强化协同理念,优化协同机制,扩大协同优势,紧扣集学术创新体、高端智库、人才培养基地、国际交流对话平台“四位一体”的南海研究战略目标,为促进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林祥国表示,作为国家级高端智库,南海中心在战略服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期待省友促会所创“扬子江国际论坛”,进一步加深与南大合作,共同打造旨在将研究成果向决策支持转化的交流平台。
李建平就南海中心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强化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的凝练和落实;第二,以多元评聘和绩效考核机制保障团队的创新性;第三,要以机制体制建设为保障深化实质性协同;第四,探索服务决策支持的新型智库建设模式。
王颖认为,南京独特的地位位置、悠久的历史文明、重要涉海事件的发生地、大学独具特色的学科优势而具备的“天时、地利、人和”是在此创设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原因。
特别演讲环节中,欧阳玉靖和马新民分别肯定了南海中心为国家提供高端政策支持所做的贡献,并就当前国家南海政策的基本思考行了阐述。高之国就近期国际海洋法法庭受理的巴拿马诉意大利“诺斯塔”号案(亦称“第25号案”)的最新进展情况、特别是案件的可受理性问题进行了重点介绍。他表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83条“交换意见的义务”,即如果缔约国之间对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发展争端,争端各方应迅速就以谈判或其他和平方法解决争端一事交换意见,法庭最终裁定该案因意大利长期无故对巴拿马一方所提外交照会采取拖延态度而具有可受理性。他强调,从程序角度讲,若一方就争端问题向另一方提出交换意见,而另一方置之不理即已构成争端,而无需对实体问题再作判断。如今国际海洋法法庭诉状可受理性的门槛已大大降低。第25号案对中菲南海仲裁案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原南京军区司令朱文泉上将因身体原因缺席本次论坛,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徐洪少将在开幕式上代为发表了朱将军的题为“世界大同与解决南海地区热点问题”的演讲稿。
朱锋就今年南海仲裁案之后的南海外交安全形势做了报告。他指出,由于中国外交努力而引发的南海问题显著降温、中国-东盟务实加强合作以及仲裁结果的外交影响仍然不容忽视,是南海仲裁裁决发布后至今南海地区形势发展的主要特征。有效的外交解决方式,需要秉持“大局观、政治观、战略观”的视野处理南海问题与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关系,这仍将是未来南海研究和维权工作的努力方向。朱锋还就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未来的对外政策作了研判,认为反恐、朝核及经济问题主导未来美国新政府对外政策重心的可能性较大。
中国南海研究2016年度论坛是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四年来举办的第四次高级别学术论坛。(南海中心 王胜)
汉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