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7月19日电 7月18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青年教师刘欢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题为《东亚地区远洋船舶排放的健康和气候影响》(Health and climate impacts of ocean-going vessels in East Asia)的研究论文,全球多个中英文学术媒体报道了这项研究进展。
海运是全球经济的基石,东亚地区是全球海运最繁忙、增速最快的区域。传统基于燃油法的研究认为,这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约占全球海运排放的4-7%。但已有研究发现,我国沿海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模拟在高浓度时段长期严重低估,可能原因之一是缺乏准确的海源污染物排放清单。近年来,全球相关研究者力图从燃料油消耗角度核算全球海运排放,或是基于港口签证数据核算港口船舶排放,但一直很难在东亚区域获得突破。基于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领导的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研究团队在排放领域长期积累,课题组与美国杜克大学合作,使用卫星和岸边基站数据对近19000个远洋船舶的观察来追踪东亚和周边航运活动,结合本地化的船舶技术数据,首次在东亚区域尺度上使用动力法逐船模拟排放,建立了远洋船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东亚地区远洋船舶的污染物排放清单(以二氧化碳为例)。
研究发现,自2005年以来,东亚海上船舶交通增加了一倍以上。2013年,来自东亚船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海运排放量的16%。海运带来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大约14500至37500人的过早死亡,并且给气候系统带来了短期和长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控制船舶排放不仅对应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要,对减少贸易对于当地人群的健康影响有意义。鉴于很多参与东亚海运贸易的船舶的注册地区并非在东亚,研究者呼吁,全球联合应对减少海上贸易的排放影响。
《自然-气候变化》杂志特邀新闻与观点文章对该研究进行了进一步报道。该领域顶级科学家杰姆斯
汉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