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千年岳麓书院留下他们对中国的思考fOG
fOG
岳麓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创办以来,文脉不绝。1012年,周式出任山长(古代称书院院长为山长),办学成绩卓著,使其闻名天下。他拒绝了国子监主簿的官职,坚持回岳麓书院执教,宋真宗为其精神感动,特赐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仍悬挂在书院正门。fOG
fOG
近代以来,岳麓书院在1903年至1926年之间的20多年里,发生了岳麓书院湖南高等学堂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的更替,完成了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的变革。然而,在文革期间,岳麓书院只剩残垣断壁,几成废墟。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湖南大学对其着手修复。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自1995年主持院务至今,恢复了岳麓书院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功能,作为湖南大学的一部分,岳麓书院现在拥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并建立博士后流动站。fOG
fOG
岳麓书院千年以来,都是新兴思潮的重地。两宋时期,朱熹两次到书院讲学,湖湘学派也于此时形成。明中叶,王阳明的心学思潮在书院大盛,倡导知行合一。近代以来,书院学生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则一生都在实践着师夷长技。新文化运动以后,湖南更涌现出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fOG
fOG
记者查阅文献资料,为您梳理出岳麓书院千年以来,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出现的圣贤豪杰和他们对中国的思考。fOG
fOG
一副对联fOG
fOG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fOG
fOG
在书院门口,有一副很著名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清嘉庆年间,袁名曜出任岳麓书院院长,撰题正门对联时,袁以惟楚有材让学生应对。这时,贡生张中阶应声而答:于斯为盛。上联典出《左传》,下联典出《论语》。名联由此而成,意为楚地真是出人才,岳麓书院更是人才济济。fOG
fOG
一块牌匾fOG
fOG
实事求是fOG
fOG
在书院讲堂,保存着众多反映书院文化内涵的文物古迹。这块实事求是牌匾是民国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校长宾步程所撰。院长朱汉民说,实事求是是中央党校的校训,这句话最早出现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东汉史学家班固用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来评价刘德的治学精神。fOG
fOG
1、王夫之fOG
fOG
明崇祯年间入学fOG
fOG
为经世致用思想埋伏笔fOG
fOG
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fOG
fOG
据人民网介绍,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肄业。在校期间,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fOG
fOG
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过很大影响。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谭嗣同等皆深受他的思想影响。fOG
fOG
2、魏源fOG
fOG
19岁到书院求学fOG
fOG
后提师夷长技以制夷fOG
fOG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fOG
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他既坚决反抗侵略,又重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fOG
fOG
据魏源故居的魏源生平事迹展讲解词中提及,1812年,为准备参加拔贡考试,魏源十九岁时从邵阳家乡来到岳麓书院求学,开始受到湖湘学派经世致用学风的熏陶和深刻影响。魏源品学兼优,深受书院院长袁名